正文
首先要补硬件短板,如半导体产线国产化、强化供应链韧性;
其次要构建自主软件生态(开源鸿蒙、软硬件工具链)。
通过“软硬件协同”、“AI+工业”重构制造范式,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
比如华为以海思芯片(硬件)+鸿蒙系统HarmonyOS(软件)的全栈能力应对制裁。宁德时代以电池制造(硬件)+智能管理系统(软件)主导全球新能源市场。
自主可控是根。
从2018年以来,美国打击中国的手段已经越来越清晰,美国试图用高额关税去打击中国制造中低附加值产品。
而针对中国制造的高端领域,把至少六百多家中国公司送上了实体清单,清单上的中国企业使用美国的先进软硬件都受到严格限制,像华为不仅用不了美系的EDA工具软件,甚至连企业ERP软件都被断供停止服务了。
技术封锁的本质是对软硬件协同体系的破坏。
无论是华为的“备胎计划”,还是中芯国际的“国产设备+自研工艺”路径,都证明:
软件(如工业设计软件AutoCAD、EDA工具)和硬件(如芯片、精密机床)的深度协同与自主可控。才能在国际竞争中避免“断供”风险,真正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EDA被称为“芯片之母”,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流程的核心工具。由于EDA长期被美国三大巨头(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垄断,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2024年中国市场国产EDA软件的份额还不到15%。
如同设计芯片需要EDA一样,现在中国所有产品从一辆新能源汽车,到一台工程机械,都需要对应工具进行开发,而设计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工具链却是“七国八制”,这对企业数据安全非常不利。
例如一些国外的工具软件生成的数据格式是私有的,必须要用这种工具软件才能打开,如果哪天这个工具软件被封锁禁用了,你可能连自己辛苦搞出来的研发成果数据文件都打不开。
而经过多年开发,华为云iDME.iDEE解决了这一难题,能够实现工具软件与数据管理平台的解耦,让工具软件和数据分离,用简单的话说,因为数据由私有格式保存,工具和数据是不分离的,会导致不用它的软件就不能打开数据。
这里面iDME是华为云工业智能平台。
而华为云工业数据转换引擎(Industrial Data Exchange Engine Service,iDEE)是一款国产自主可控的工业数据转换工具。
iDEE是iDME平台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工业异构工具与数据的翻译器,赋能异构工业软件高效数据转换,实现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无缝流转,盘活工业企业数据资产。让你有一把自主可控的“钥匙”。
有了iDME对各种工业软件产生的格式文件进行解析、读取并将这些原本封闭的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经过转换后的数据可以被集成/导入到华为工业智能平台iDME.X系统中(iDME有六大核心能力,用iDME.X表示,比如智能物联就是iDME.AIoT),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互联互通,形成统一的数据图谱等,进而促进不同工具间的无缝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