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欢迎关注“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我们将为您提供最新、最热的学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我妈是如何从一场咳嗽变成"肺癌晚期"的……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03-09 20:4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8年2月12日

我开始恐吓亲妈


一大早,朋友圈开始狂转《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


虽然初读之下,我心里有各种疑虑,但我仍转发给我妈,附上一句恐吓:花了几百万都没治好感冒,人也死了,一家人受累!你去医院看看吧!


此时,我妈已咳嗽半个月。


最初,她坚持只是嗓子痒,只是普通感冒,找出我喝剩的止咳药,自疗。“不发烧、不流鼻涕,去医院干嘛!”


后来,我在深夜被我妈的咳嗽惊醒。隔着两道门,我能想象出她憋红脸、喘不上气的样子。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你咳嗽太凶,别是肺炎。”


“就是干咳,痰都没有。去干嘛?”


“看过才放心呀。”


“哦哦。”我妈应承下来,然后跑到家门口的民营诊所。


据说,她给坐诊的全科医生描述了一通症状,量血压,测体温,没验血,没拍片。最后,拿回一盒止咳药、一盒化痰药。


“医生说没大问题,就是感冒。”我妈肯定地说。


我,一个做了14年医学科普,号称平趟上海北京广州四川三甲医院的文字工作者,真就信了,邪。


如今,我每天都在反思,事情演变到失控,自己应负所有责任。


这些年,我频繁地搬家。美其名曰,体验新生活,试水新城市。


“你自己在上海,我不放心。”我努力劝说。


于是,我妈陪着我,从上海到成都。2年后,又收拾东西,搬回上海。


我的体力智力注意力,完全被新生活新适应所占据。“或许老太太就是年纪大了,好得慢。”我不孝地如此安慰自己。


2月11日,我们飞抵上海。一路上,我妈的咳嗽一阵凶过一阵。每一次发作,都以一口黄痰结束。3个小时的飞行+40分钟的路面,她用掉一盒200抽的纸巾。


“你必须去医院!趁着医院还没放假,马上去。”回忆起当时自己不耐烦、焦躁、感觉事儿事儿的语调,我都想抽自己。


我应该好好说,你病得很凶,危害非常大……


爱人表示,这种解释不会触动老人。“你要说,感冒会死人的,咳嗽也会死人的,她这样咳嗽,会传染给孩子传染给全家。必要的时候,应该强势。”


(你们见到的本文,是这样码出来的。)


2018年2月13日

街道医院人少呀!


确实咳得睡不着呀。我妈终于同意就医。


“我今天去A医院(三甲医院)采访。我先出发,你到医院挂个呼吸内科。然后给我打电话。”出门前,我反复提醒我妈。


“哦哦。”我妈点头应承。


我一忙起来,没有时间概念。等到想起要陪看病时,已经中午。


“妈,你到哪儿啦?”我电话之。


“我在**(街道医院),医生说是肺炎,在挂水。”我妈答。


“你为什么不来A医院?”我急了。


“肺炎又不是大毛病。这里人不多,我一到就看上了。医生验了血,拍了片子。我药水快挂完了。”


唉。我叹一口气。“我马上回家。到家细说。”


回家一看就诊资料:我妈是在家门口的养老院兼社区诊所拍胸片,在街道医院验血。据老太太复述,她最初就想在养老院检查、开药。但胸片拍出来,养老院建议其转院:“这我们治不了。”


街道医院结合血液指标和胸片结果,诊断为肺炎,开了阿奇霉素(输液用)、氨咖黄敏口服溶液、维生素B6(输液用)。输液到年初二,再复查——这天,内科医师值班出诊。


我拍下所有的药、检查结果。在线付费咨询一位三甲医院的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我想多知道一些生活注意事项、复查复诊事宜、转院标准。我妈耳朵不好,她记不起街道医院有没有说过这些。


那位主任医师给出“疑似肺炎”的回复。还问了一句:有没有CT报告?


“街道医院说,有胸片,就不做CT了。两个是一样的。”我妈回忆。


这天晚上,她似乎咳得没那么凶了。


国家这两年力推分级诊疗。我想,地方政府一定花了大力气,提供学习渠道,提升各级医生的诊疗能力。


说不定到大年初四,我妈输液结束,我们一家还能返乡、喝喜酒、领红包——我怀抱着美好的愿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