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古代的十二时辰到底都对应现在的几点?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5-16 17:3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古代中国的时间计量和计时制度,包括测时工具、十二时制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具体时辰的详细描述。文章涵盖了从日晷、圭表到漏刻等古代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并详细解释了古人如何计量时间,包括十二时辰歌和具体时辰如夜半、鸡鸣、平旦等的含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古代中国的计时工具发展

从日晷、圭表到漏刻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时间计量的探索和创新。

关键观点2: 十二时制的诞生和发展

介绍了十二时制从诞生到发展完善的过程,包括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如何逐步确立和应用。

关键观点3: 具体时辰的详细描述

解释了夜半、鸡鸣、平旦等十二个时辰的具体含义,以及每个时辰的特点和活动。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但日日,长一般。

夜半子, 困如死。

被虱咬,动脚指。

鸡鸣丑 ,粥鱼吼。

忙系裙,寻袜纽。

平旦寅, 忽欠伸。

两眉棱,重千斤。

日出卯, 自搅炒。

眼诵经,口相拗。

食时辰, 齿生津。

输肚皮,亏口唇。

禺中巳, 眼前事。

看见亲,说不似。

日南午, 衣自补。

忽穿针,全体露。

日昳未, 方破睡。

洗开面,摸着鼻。

晡时申, 最天真。

顺便喜,逆便瞋。

日入酉, 壁挂口。

镜中空,日中斗。

黄昏 ,作用密。

眼开阖,乌崒律。

人定亥 说便会。

法身眠,无被盖。

坐成丛, 行作队。

活鱍鱍,无障碍。

若动着,赤肉艾。

本无一事可营为,大家相聚吃茎菜。


「夜半子」


夜半,顾名思义,便是指新旧两天交界的时段。它对应的时间是 23:00-01:00。“夜半” 一词在 《左传 ·哀公十六年》的“ 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 ……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中就已出现。 古代照明与娱乐手段较现代有限, 这时的 人们基本都在睡觉。释德洪便写道: “夜半子,困如死。被虱咬,动脚指。 ”我在这个点,连被虱子咬到了,都只是动动脚趾,不爬起来抓!



「鸡鸣丑」


鸡鸣,公鸡打鸣,曙光将至。丑时对应的时间是 01 : 00 -03 : 0 0 “鸡鸣丑,粥鱼吼。忙繫裙,寻袜纽。” “粥鱼”就是木鱼,寺庙在召集僧众喝粥时也会敲响其来聚众,因而得名。但在此时,它不过是起到一个闹钟的作用,释德洪 听到后 慌忙起床,寻找衣袜来穿。



「平旦寅」


平旦,旦就是太阳,因此平旦就意味着太阳正处于地平线上,天边蒙蒙亮的 0 3 : 00 - 05 : 00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禁门就是宫门。古代长期实行宵禁制度,不允许百姓在晚上随意乱逛。只有平旦开门之际,人们才可以开始进城从事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 释德洪说: “平旦寅,忽欠伸。两眉棱,重千斤。” 大概确实是起太早了,叫人困得眉毛如有千斤重。



日出卯


日出,太阳升起,对应 0 5 : 00 - 07 : 00 。此时,也是官员们打卡上班的时间。由于各要司要清点人数,故亦名 “点卯”。释德洪也并没有闲着: “日出卯,自搅炒。眼诵经,口相拗。” 我们姑且可以以为,这便是宋代寺庙版本的早自习时间,而他此时正在和拗口的经文作斗争。



食时辰


食时,吃饭的时间,对应 0 7 : 00 - 09 : 00 。一日三餐是近代以来的规则,而古人实则长期仅吃早晚两顿饭。两餐制在殷商武丁 (高宗) 时期就 形成,其卜辞说: “甲寅 大食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