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证监会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通过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措施,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新规将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动高质量发展。市场热度上升,典型案例不断落地,折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新动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并购重组新规的发布背景及目的
为落实之前的并购政策,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目的在简化审核程序、提高交易效率和便捷度,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关键观点2: 新规的主要亮点和优势
建立了简易审核程序,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要求,建立分期支付机制,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等。这些创新性的制度设计能够在科技型企业估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利益。
关键观点3: 市场反应及实施效果
市场规模及活跃度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规模创新高。典型案例如赛力斯汽车产业的重组,从受理到注册生效全过程快速完成,展现了新规下的市场效率。
关键观点4: 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动向
并购重组市场的升级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资本市场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方面承担更重要角色。新质生产力成为并购重组的关键词,科创板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聚集地,今年重大资产重组数量增多。
关键观点5: 监管部门的后续举措及市场期待
证监会在活跃并购重组的同时,也将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范忽悠式重组、囤壳炒壳等乱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正文
——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新规明确,对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以及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行“2+5+5”审核机制,即2个工作日内受理、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审核流程极大压缩,交易效率和便捷度将大幅提升。
——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要求。新规提高了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的包容度,解决市场交易痛点。在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降低了上市公司并购的制度性成本,增强了对科技创新行业并购、国有资产整合等的监管适应性。
——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新规建立了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以满足上市公司视后续标的经营状况灵活调整支付股份数量的需求。创新性的制度设计能够在科技型企业估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利益。
——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新规对私募基金投资期限与重组取得股份的锁定期实施“反向挂钩”,明确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48个月的,锁定期限可相应缩短。这有助于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有效缓解“退出难”问题,畅通“募投管退”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