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是凤凰卫视集团旗下致力于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全媒体平台,旨在综合电视、互联网、微信、APP等全媒体手段,实时报导艺术领域最新信息,为全球华人提供面向世界的话语平台,促进跨界的思想碰撞,助力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 赵半狄:China是个在水里的Party,没有人能够逃出去

凤凰艺术  · 公众号  ·  · 2017-08-05 18: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赵半狄的中国 ”展览现场


“换一个活法,就是我作为一个画家,我觉得我太脆弱了。我整天面对画布特别的焦虑,画好也睡不着,画糟了也辗转反侧。我理解梵高,我觉得这样下去也会变成那样。”


赵半狄的绘画技巧是很现实主义的,但是在当时,人们认为他很先锋。为什么呢?因为从那个社会主义现实绘画时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现实主义往往趋向于宏大而政治化的主题。而赵半狄,却将目光投向了自己周围的生活,如他所说: “我只看见我周围三十米左右的地方。” 当别人邀请他到欧洲去亮相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的时候,他当时都感到惊讶了:


“荷兰人戴汉志找到我的时候,我真的问他我这东西怎么前卫艺术,他给我讲解了他说我保持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技巧,但是我画的最不宏大的虚实的作品,可能是这里面的一个代表。这视角是有独特性的,我才知道被纳入了前卫。”



▲ 《远方的来信》160x190cm 布面油画 1988(龙美术馆收藏)


看赵半狄早期的绘画,特别是《远方的来信》,特别能让人想起荷兰画家维米尔来,维米尔也经常画读信的主题,这意味着赵半狄有一颗最真诚的心和敏感于周围细小情感的眼睛,他虽然并不关注那些宏大叙事,但是 他从这些生活的点滴中,找到了关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那种不可分割的纽带和细腻的情感,在这里,他是介入生活的,也是介入社会的。


在突然之下,赵半狄决定放弃了绘画,这对周围的人来说无疑是震惊而惊奇的,对于这样一个刚参加完在欧洲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的艺术来说,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但是他却选择了放弃。


▲ 赵半狄以“熊猫人”的身份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几个月我觉得回来真的换一个活法,很多时候用熊猫并不是艺术的思考。我觉得我应该有了熊猫我会变的更亲和一点,我觉得我的心也会敞开一点,我觉得我和熊猫作品,就像在向大家打一个招呼:“你好吗?世界。”


赵半狄说,我真的想拥抱这世界,那时候我非常积极,哪怕作品简单一点我都要去拥抱,我要发出声音跟大家打招呼, 我觉得熊猫它比较可爱,比我有亲和力。虽然它只是一个国家符号的象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对我来说却有真正的内涵,它空洞由我来填补。


有了熊猫,我就真向世界打了招呼,在做熊猫艺术时,我在想表达什么并不重要,我在早期地铁上做关于戒烟、环保的主题,但我在骨子里面并不是环保者,我觉得无所谓,鼓励大家抽烟也可以。我和熊猫的形式感是要跟大家打招呼,这一点对我来说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一点,我那时候幻想艺术不只是内容,它应该是人和人沟通的媒介,我用熊猫思想和大家交流,也许会更顺畅一点。


▲ 赵半狄的熊猫作品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赵半狄的中国 ”展览现场


2007年,赵半狄举行了熊猫时装秀。在这个时装秀里面,他把他对中国社会里的思考表达出来了。 每一件时装都代表了中国社会里的一个身份角色,有小学生、中学生、老师、囚犯、警察、腐败官员、地产开发商、网络红人、二奶、三陪小姐、奥运会冠军、医生、成功人士、乞丐、城管、民工、女同性恋、法官等等。


这些身份,都影射出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时候,赵半狄开始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在观察整个中国,他发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荒谬。 在一件用人民币做成的插花中,花瓶里面不是水,而是血,他取名叫《一个童话》。 他深深地感到中国社会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张,那些丑恶的、不堪的、腐败的、沦丧的,都一一开始呈现了出来。一场中国式的盛宴和杯盘狼藉,正在中国大地上上演着。


▲ 赵半狄《一个童话》

▲ 赵半狄《熊猫时装秀》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赵半狄的中国 ”展览现场


赵半狄没有说他对中国的失望,而是在用熊猫作为符号去更多地深入中国社会和中国各个不同的阶层和世界。 他带着熊猫团队去慰问老人、儿童,去考察中国的司法系统,去接触那里所有的人,不管是警察还是囚犯,清洁工人还是路边的乞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