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7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5.88亿张,同比增长26.53%,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同比增长25.82%。随之而来的是,信用卡授信总额及应偿信贷余额的上升。截至2017年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8%,应偿信贷余额5.56万亿元,同比增长36.8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663.11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6%。
上述研究员给记者提供的《中国信用卡代偿行业研究报告》则显示,2017年中国信用卡代偿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70亿元,而信用卡代偿可以渗透的市场容量仅超过2.7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该研究员称,其实,在国外,比如美国,已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信用卡代偿市场,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实际费率对比并不占优,记者采访多位曾使用过信用卡代偿APP的消费者了解到,钱一时周转不开、银行分期费率过高,成为诸多消费者尝试这项业务的主要原因。
对于消费者而言,费率无疑是最大的关注点。
一位信用卡代偿平台的从业人员明确对记者表示,“我们提供的利率较银行提供的分期费率有优惠。”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上述研究员称,不可否认,这些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账单解决方案,但这并不代表消费者可以毫无顾忌地选择。费率看起来低于银行信用卡分期,实际上却暗藏“玄机”。
某商业银行信贷经理表示,银行经常有免息、或免收手续费活动,还会提供积分兑换等。此外,一些代偿平台宣传的优惠利率并非所有申请人都能获取,申请人的实际利率要根据其基本情况来衡量。与代偿平台相比,银行在分期还款方面并不一定处于劣势。
上述研究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某银行的账单分期日利率0.05%来算,在没有分期手续费的前提下,一笔12000元的账单分期12个月,则到还清该笔账单时,消费者共需支付约13170元,实际年化利率约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