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田轩建议:“在政策供给方面,应该加强制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知识产权差异化政策,并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在制度保障层面,应着重完善数据产权等新领域的规则,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在服务创新领域,应着力发展知识产权智能化评估等专业服务。用更具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举措,让知识产权更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是保护创新成果、激励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呼吁,民营企业要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以独有的技术赢得市场,“无论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还是商业秘密都需要进行全方位保护。希望所有民营企业都能依法经营,自主创新。我们要把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也做到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打造创新转化一体推进发展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走访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他了解到,受到基础研究能力薄弱、产学研合作供需脱节等因素的掣肘,这些企业转型发展压力很大。
“这也是不少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共性问题。对此,我建议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梯度扶持体系,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提升创新能力。”耿福能举例,在中医药领域,可用现代科技手段解析中药的分子机制和疗效原理,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培育新技术、新模式,使用新型生产要素,打造‘科技型新农人+智能装备’的农业新生态,以数智化催生乡村未来新产业,让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