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杂志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它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 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杂志

我与《读书》| 倾听读者

读书杂志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30 17: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观山远

我读读书30多年了,从读书中再买书读,一晃已50多了。家里读书有几箱,搬几次家都还在。想着将来退休再重读。记得有几年我在新加坡工作,在社区图书馆看到读书倍感亲切。现在想起来要感谢读书人,在文化沙漠上建起了绿洲。

不疑策论

暑假的时候才知道了《读书》这本杂志,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还好现在上学的地方有《读书》卖,国庆节第二天就买到了十月份的新刊,很开心(*ˉ︶ˉ*)《读书》杂志继续加油~

我心自有光明月

感谢《读书杂志》的编辑们,你们真正把传播文化作为一项事业来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我读过的文章中没有发现错讹字,更为难得的是配上了非常精美的图片,很多图片都是非常专业的文献资料。虽然我购买了印刷版《读书》,但是仍然喜欢再读一遍微信版上的文章:结合图片会用更深层的或者另一角度的理解和感悟。 在三联书店感受到了书香、文化,感受到三联的社会担当。在《读书杂志》微信版感受到了三联的专业和用心。曾经我对当代中国出版事业的忧虑一扫而光:三联成立以来的良好传统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新的阐释,这是其他出版社的榜样。 自从学生时代就得益于三联的书,现在手边仍然有很多三联的出版物。读书不仅是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读书中体悟这个世界的美好以及做人的尊严。在此向三联书店致敬,祝全体工作人员身体安康,祝三联的出版事业取得持续永久的辉煌!

葛军

在那个年代,“读书无禁区”打开了思想的天空、开拓了精神的荒芜,在新中国的思想史上功德无量。

老山

我是从1985年进大学起开始读《读书》,每期每篇文章必读。遗憾的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每期难得有几篇好文章,但仍坚持每年订阅,希望有奇迹发生。但到1995年以后,我发誓再不碰读书。最近两年偶尔在图书馆阅览室翻翻,发现风格似有所变,好文章又多了起来。今年我又订阅了《读书》。

孟永鹏

《读书》陪伴我20多年了。虽然我算不上是读书人,也没有所谓专业,又偏居在西北一隅,《读书》于我,未免有些艰涩,但因为有了《读书》,心里便多了一份踏实,心灵也多了一丝烛照。期待在兰州,也有这样的沙龙或者讲座、交流、联谊活动,让贫瘠的时光多一丝绿意,让浮躁的庸常多一份澄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