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汇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汇

连锁药店,医药动荡中十年十倍的避风港?

格隆汇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2-30 20: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假设全社会药品销售额以5%速度增长、医院销售额不变、新增部分全部流入零售药房的情况下,7年后药品零售行业营收将翻倍, 即行业的市场容量还有2倍空间。 换言之,头部连锁药房营收还有10倍以上空间。


3.集中后对上游话语权加强。 随着药店在某块区域的集中度增强,药店对上游药企的话语权迅速增强,表现为药店在某块区域(比如某个省)更为集中后,从药厂获得的返点可以从营收的2%、3%增加到5%,而药店一年的净利率也仅5%。 也就是随着药店的集中化, 同营收下,连锁药店利润有60%以上的提升空间。


4.集中后对下游话语权加强。 这其实就是指对终端消费者提价。 不同于出售标准品的超市,超市提价的话消费者群体很敏感、客源会迅速流失,但药店每年终端提价1%-2%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特别是进入寡头垄断阶段后(因为 实体药店本质卖的是药事服务+简易医事服务 ,而不是简单地卖个计生用品这样,这种超市也能卖)。 而药店的利润率为5%,每提价1%, 同规模营收下就能带来20%以上的利润增长。


5.集中后经营效率得以改善。 当连锁药店规模扩大后,内部经营方面可以更好地摊减广告费用、物流费用、财务费用等,同营收下能带来费用/成本的减少,这又能带来一定的利润增长。


3-5项又能给头部连锁药房同营收利润带来2-3倍空间。 这么一算,头部连锁药店的利润有16-30倍空间。 假设这个扩张过程时长为10年左右; 再考虑到扩张包括并购、并购有股权并购、股权并购要摊薄收益, 那么10年周期,预计头部连锁药房每股EPS有8-20倍以上空间。 这在风雨飘摇的药品领域已经是很不错的投资机会了。


6.最后一点,药店的扩张是一个标准化、可复制流程, 扩张流程要么新开店要么并购,新开店的经营和并购店的优化都是标准化的,只要企业掌握了经营密码按着流程来复制就行了。


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线性拍(可复制性强)、优秀企业年化增长20%-30%、潜在空间还有20倍左右的行业。 无论是简单按PEG线性来估值还是按现金流折现来估值都逻辑自恰的行业,值得关注。


接下来对1-6逐项展开说明,为什么行业一定会集中,为什么处方一定会外流等等,详细阐述投资逻辑。 此后再对普遍比较担心的负面因素,比如互联网药店、骗保检查、非医保产品销售限制、保健品销售、带量采购品种降价等进行解读,从反面来说明药店的逻辑是否不可动摇。


2

逻辑详解



接下来对上述1-6条逻辑逐条进行分析。


1.行业集中。 为什么连锁药店行业最后一定会集中成几家巨头共天下?


药店本质上是个微利行业,只有5%-6%的净利率。 在这个利润率下, 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经营效率(周转率)。 而工业化复制的连锁药店(大企业)经营效率一定强于个体经营的小企业(小作坊),各项费用成本大企业也能比小作坊有效摊低,占大头的营业成本大企业还能比小作坊有折扣优势,那么在微利经营逻辑下大企业一定能通过价格战、宣传战等各种优势挤垮小作坊,最终完成需求的有效集中。


考虑实际经营环节,相对大型连锁企业,单体药店除了历史因素在本地往往具有“地头蛇”优势和已经占据优势地段以外,以往很多 是通过参与过票 作为不合规个人的名义出货方)、不合规低价货源、乱刷医保卡这三个不合规的方式降低成本,获取收入(微利行业)。 但目前营改增、两票制等卡死药品流通渠道,药品进出项监管严格; 各地药监局飞检力度明显增强; 这三大不合规方式均受到挑战,无以为继。 从监管实务来说,对连锁药店的监管也比单体药店监管更为方便、节省成本。 整个行业正在走向正规化,这个过程自然而然也会导致行业整体集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