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毕业照怎么拍,不妨学生说了算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5-25 23: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关于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毕业照拍摄收费的新规定。该规定要求学校统一安排免费毕业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纪念照,个性化需求可小范围私下组织。文章分析了这一举措的背景,包括商业化毕业照的现象、家校关系的微妙失衡以及教育初心的模糊等问题,并称赞了泉州新规的启示意义和对教育纯粹性的守护。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规范毕业照拍摄收费

泉州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学校统一安排免费毕业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纪念照,个性化需求可私下组织。

关键观点2: 商业化的毕业照现象

有些毕业照被商业精心包装,价格高昂,正悄然改变校园记忆的温度。

关键观点3: 家校关系的微妙失衡

群体压力导致的自愿消费折射出家校关系的微妙失衡。

关键观点4: 教育的纯粹性

泉州新规引发共鸣,因为它触碰了公众对教育纯粹性的集体期待。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曾几何时,集体毕业照变成了令人纠结的“多选题”。家长翻出孩子幼儿园的毕业相册,可能是烫金封面的精装本里镶嵌着水晶摆台,附带15分钟微电影U盘,标价却高达1个月的早餐钱。


这些被商业精心包装的“仪式感”,正悄然改变着校园记忆的温度。有摄影机构负责人坦言,教育领域的钱“最好赚”,因为“家长对孩子的钱从不吝啬”。


泉州此次出手整治,看似针对的是一张照片的价格,实际上是硬碰了教育场域的多重神经。曾有中学家委会发起投票,以“全班36人同意、2人弃权”通过人均500元的拍摄方案,但私下却有家长抱怨:“谁敢在班级群里投反对票?”这种裹挟着群体压力的“自愿消费”,折射出家校关系的微妙失衡。


更值得深思的是,有些学校将拍摄活动外包后,获得的不仅是教师的免费摄影服务,还有精心设计的“分成规则”。一位离任的家委会成员就透露,“班主任虽不直接收钱,但每次活动后教室都会多出几台新空调”。


在治理逻辑上,泉州的做法颇具启示。泉州并没有粗暴叫停所有创意拍摄,而是划出清晰的“双轨线”:基础集体照由学校买单,个性化项目由家长自由组合。这既守住了教育公平的底线,又为合理需求留出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