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说句打脸的话,文科生想要理解并认可数字货币,真心很难,因为知识储备是硬伤。我发现,无论是区块链或者ICO,你和技术出身的人交流时,他们会一身是劲,你和文科生沟通时,对方往往一脸嫌弃,像看到有人误入歧途一样,同情地看着你。
其实,区块链的本质并不复杂,就是通过包括密码学在内的诸多技术,来建立一种大家都可以信任的网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这些技术的理解。一位学过技术的人,他会理解为什么这些技术确实可以保证公平、公开、可信。而面对一位不懂技术的人,你很难让他理解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或者哈希加密的分量和意义,分歧至此产生。
有人说比特币是一种信仰,那么这种信仰的基础是什么?是中本聪的一篇论文,是一堆技术的集合。如果不懂技术,你自然不会形成这种信仰。
正是由于技术门槛的存在和高耸,才导致了区块链技术发展多年,依旧是知之者众,而懂之者少。虽然有不少人路转粉,但是专业黑依旧很多。
再加上此前ICO过分的财富效应,更是加剧了众人的反感。对于任何人来说,一年10%的收益率就已经相当可观。但是突然听说ICO这个玩意,居然可以短期内获得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收益,这不是疯了吗?比特币、以太坊在短短半年内,也暴涨了数倍甚至数十倍,这不是打劫吗?
人普遍都有一种心理,就对异同寻常的东西抱有敌意。区块链、比特币和ICO对于大部分人都还太过陌生,面对如其来的暴涨,朴素的经验提醒我们,此物非奸即盗。还有一些没赶上车快速致富奔小康的人,虽然一边是将信将疑跃跃欲试,一边也是羡慕嫉妒恨到牙痒痒。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这或许是他们第二次看到比特币上头条,比特币第一次上头条还是在2013年。那一年,比特币爬上了近7000元的高坡。很多专家惊呼,比特币是个巨大的泡沫。随着当时央行重拳出击比特币交易,比特币的价格随之暴跌。
时隔4年,当比特币再一次上头条时,大家惊讶地发现,怎么比特币的最高价已经突破3万元,即使本轮央行新政后价格暴跌,目前价格仍有2.9万元。也就是说,2017年的暴跌后的低谷,比起2013年的高点,还要高出3倍多。
围观的群众在喜看暴跌的同时,是否也会有个疑问,在专家不认可、监管不支持的情况下,虚拟货币为何还能获得如此高的涨幅?很多专家学者虽然从各个角度出发,将比特币批判得体无完肤,但是比特币的高价从何而来,他们却始终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对于新技术的质疑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必然。互联网行业从1994年兴起,到2000年泡沫破灭,经历了五六年的摸索时间。当时很多人也是看不懂互联网,觉得互联网是个圈钱的大骗局、大泡沫。
好的技术自己会说话,那场互联网泡沫至少教育了一批用户、培养了一群人才。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没几年,又迅速涌现了诸如Google、亚马逊、以及BAT这样的巨头企业,至今仍引领风骚。
ICO的失控中确实有疯了和神经病的成分,但是刺激这个泡沫产生的不是谎言,而是被超前透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