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是北京兆易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兼 CEO 朱一明先生曾经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也是他回国创业十多年来的亲身感受。他非常成功的将创新与资本进行了结合。
2005 年,国内芯片设计产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芯片企业数量少、人才缺乏,但市场的需求却非常强大。而此时在硅谷那片热土上实战多年的朱一明和他的核心团队,却在芯片设计领域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朱一明决定回国创业。同年 4 月,朱一明成立北京芯技佳易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得了启迪之星投资。2010 年,更名为北京兆易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兆易创新是一家专门从事存储器及相关芯片设计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公司主营产品为 NOR Flash、NAND Flash 及 MCU。朱一明先后领导团队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颗静态存储器及 IP 技术、中国第一颗串行闪存产品,中国第一颗基于 ARM Cortex-M3 架构的 32 位通用 MCU 产品,及全球首款 WSON8 封装的 SPI NAND FLASH 产品。2010 年,朱一明更是被评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并被授予国家级“特聘专家”称号。
从 2005 年-2016 年,兆易创新 11 年磨一剑,终于 2016 年 8 月 18 日,在上交所上市,成为首批“钻石计划”企业中的第 6 家上市公司。截至 2017 年 3 月 31 日收盘,中国 A 股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市值超过 200 亿元的公司有 4 家,而兆易创新便是其中一家,市值高达 210.1 亿元。
虞仁荣:带领团队创造出资源“ 1+1>2 ”的效果
(图右为虞仁荣先生)
2007 年 5 月,一群多年来活跃于半导体领域的“创客”们在上海浦东成立了上海韦尔半导体。虽然公司成立的时间是在 2007 年,但早在 2005 年,作为公司创始人的虞仁荣和其团队就已经涉足半导体行业。
韦尔半导体董事长虞仁荣毕业于清华大学,原本一直从事渠道分销,2005 年,虞仁荣认为“创业的机会已经到来”,遂率领团队创建了韦尔半导体,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电源管理 IC 等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被动件、结构器件、分立器件和 IC 等半导体产品的分销业务。除担任上海韦尔半导体董事长之外,虞仁荣现还担任北京京鸿志执行董事、北京泰合志恒董事长、无锡中普微董事长。
在成立之初,韦尔半导体仅有 20 多名员工,而如今公司已拥有 600 多名员工,销售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了 20%。韦尔半导体旗下还有 15 家子公司,2 家分公司,1 家参股公司,2016 年营收约 21 亿元,在深圳、台湾、香港等地设立办事处。最近几年,韦尔半导体还收购了数字电视接收芯片设计企业北京泰合志恒和元器件代理商香港华清电子。
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自身完善后,韦尔半导体也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期待创造出资源“ 1+1>2 ”的效果。2017年5月4日,韦尔半导体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功跻身 A 股资本市场,8月4号发布公告,因并购北京豪威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停牌。让我们期待韦尔创造下一个“1+1>2”的奇迹。
2.中国的下一个目标:夺下美国的芯片霸主地位;
在武汉一片12个棒球场大小、满是泥泞的建筑工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成为发展浪潮从全球化转向侧重国家民族振兴的缩影。
装载着钢条的卡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来,这里是中国国企紫光集团(Tsinghua Unigroup Ltd.)斥资240亿美元兴建的国内首座先进存储芯片厂。中国政府希望成为全球芯片市场的主要玩家,紫光集团的新厂就是这项计划的一部分。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觉。
2015和2016年,紫光集团试着收购数家美国半导体公司,但都被美国政府拦下。目前,美国正考虑采取其他措施来阻止中国政府的上述努力。
白宫贸易顾问Peter Navarro说 ,中国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在半导体市场的份额。”他担心中国产品凭借廉价优势涌入市场,搞垮美国本土企业。
紫光集团CEO赵伟国表示,他不过是在建造自己的芯片工厂,因为美国政府不允许他在美国投资。“中资公司在很多个科技领域遭受区别对待。”他说,“很严重的区别对待。”
半导体,也就是计算机芯片,推动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同时也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半导体的设计与制造涉及全球数十个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
如今,中美两国的民族主义战争撕裂了半导体行业,也映射着全球化道路重塑的大潮流。美方认为中方会像以前在钢铁、铝和太阳能领域那样,依靠政府注资和补贴等方式来占据行业优势地位,而中国则认为美国只是借此阻挠别国的产业发展。美国芯片产业巨头英特尔(Intel Corp.)与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也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他们既希望在中国扩大产业规模,又担心无法与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中国企业竞争。
几十年来,欧美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先进科技,把iPhone和笔记本电脑卖到了全世界的角角落落。这些在半导体行业领域出现的新纷争,也标志着竞争重心转向保护本国民族产业、贸易和市场。
在行业竞争背后,隐藏着的是对科技应该如何发展的不同看法。美国始终坚信,市场和私人企业引领行业发展。而中国则依靠政府注资与计划打造本国的行业龙头。美国估计,中国在这个项目上的总体投资将高达1,5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半导体年销售额的一半左右。
虽然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许多经济政策问题上意见不合,但对待这个问题时态度却很一致。2015年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成立的跨部门半导体工作小组在特朗普上台后继续工作。小组成员表示,目前他们正在考虑制定政策,让中国难以获取美国的技术。
办法之一就是收紧对美国批准外资投资的规定,让中国企业(被视为包含国家安全风险因素)知难而退。另外,也可以考虑贸易制裁、加强出口管控、加大联邦研究支出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