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的启动会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何振喜会长指出,难病诊治是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基本属性,要从“临床研究”提升难病诊治能力,加强临床试验前置指导和协调对接,提高临床研究启动效率。
“在澳大利亚的临床研究体系中,研究型护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是‘离患者最近’的医务工作者,了解患者实时情况,他们的工作既保障了日常诊疗,也有效推动了临床研究的有序开展。”Tam Nguyen教授告诉“医学界”。
区别于以提供患者护理服务为主的“传统护士”,经过培训的研究型护士可以在经主要研究者(PI)的授权后,参与临床试验方案完整、准确地执行,并协调各项事宜,对保证研究顺利、高效地开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比研究型护士在欧美已有3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型护士起步相对较晚,但在不断深入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过程中,构建完善的研究型护士培训体系,近年来也愈发受到重视。“当今年3月中国专家来澳大利亚参访后,他们迅速意识到,打造一个高效的研究型护士培训体系,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Tam Nguyen教授说。
在此次的启动会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姜勇教授表示,“国际研究护士培训项目”可以加强国际护理交流、借鉴学习国外研究护士岗位能力。经过半年时间精心策划,医院邀请了两位澳洲临床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为学员授课。
姜勇教授提到的“顶尖专家”,其中就包括圣文森特医院的3级临床研究护士Emma Priest,她在相关领域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精通临床研究、急诊医学、神经外科和护理学。
与此同时,Emma Priest还是“兼职型研究型护士”的代表。据Tam Nguyen教授介绍,“在澳大利亚,一部分研究型护士接受过系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有专门的职业发展渠道,但更多的则是像Emma Priest女士一样,在进入临床岗位后边工作,边学习。”
对于国内的医疗机构而言,这类培养经验也更符合当下实际情况。此次首批国际研究护士培训班的学员均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护士,全英文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护理与统计基础、受试者保护与法规依从、研究管理与专科知识、项目实施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等。
但这只是第一步。姜勇教授表示,希望以此次研究护士培养为起点,不断探索研究护士培养国家标准,设计国际临床科学家培养路径,开辟医院国际化发展道路,助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何振喜会长则表示,在总结试培训经验后,未来该项目还将组织编撰研究护士岗位能力要求相关的团体标准,为后续研究护士、研究医生等培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