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不知道朕的过去,你凭什么说爱朕?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2-07 14: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那也只有猫鬼才知道了。

武则天

到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较之前更为发达,城市的繁荣也体现在了宠物饲养方面。《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就提及,开封和杭州市场上有专门出售猫食的地方,可见猫是一种受宋朝人热爱的宠物。宋朝文士还喜欢把猫写进文章里去,比如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反对王安石变法,就用猫狗来做比喻: “然而养猫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畜不吠之狗。”

古代大多数人养猫,是看中了猫的捕鼠功能,那可爱的猫咪表示不服,我明明还很萌好伐,铲屎的你是不是瞎?于是南宋就出现了不捕鼠而专供观赏的宠物猫。《梦粱录》里提到一种达官贵人家中流行的“狮猫”,长着白黄色的长毛,仗着颜值高,并不捕鼠。苏轼说什么“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我就不抓老鼠,你来咬我啊。

既然狮猫流行,那它也必然会出现在宋人的文字中。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写了一件事,秦桧的孙女崇国夫人丢失了心爱的狮猫,整个临安府大动干戈帮她找猫,闹得人仰马翻。


这就是狮猫,没毛病

别看大诗人陆游记录权贵为了宠物猫不惜扰民的行为,他自己也是个实打实的猫痴。陆游给自己养过的猫起了各种萌萌哒小名,比如“粉鼻”、“雪儿”、“小於菟”,还给它们写诗留念,什么《赠粉鼻》啦,《得猫于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啦,以《赠猫》为题的诗就写了三首。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一副二十四孝铲屎官的样子,可是他真的心甘情愿蛰居,满足于与猫为伴吗?怎么可能?同一日,他还写下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的一首《嘲畜猫》,最能反映诗人的真实情感:“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有鱼吃便什么都不顾,任凭老鼠在身边纵横,陆游在嘲讽谁,一目了然。可惜诗人空有报国之志,终究也只能“但悲不见九州同”。

传世的一批宋朝画作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宠物猫的踪迹。比如毛益的《蜀葵戏猫图》,现藏于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馆;李迪的《蜻蜓花狸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富贵花狸图》、李迪的《狸奴小影》及《秋葵山石图》、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则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左至右:《富贵花狸图》,《狸奴小影》,《秋葵山石图》,《冬日婴戏图》现藏台北故宫

不仅如此,按照“事死如生”、“阴宅仿阳宅”的观念,宋代墓葬中,猫也常常被画在壁画上。有时墓中壁画同时出现猫和雀的形象,取其与“耄耆”谐音,再伴以牡丹花和孩童,寓意荫蔽子孙、富贵长命。

写猫、画猫,不是唐宋的专利。 明朝刘伯温也写过一篇寓言故事《乞猫》:一户人家因为鼠患而求来了一只猫,老鼠倒是被猫捉没了,可是鸡也被猫吃光了。这户人家的儿子就去问父亲,要不要把猫赶走?老父亲答道,比起没有鸡吃,老鼠才是我们最大的祸害,它们会吃光我们的粮食,啃烂我们的衣裳,毁坏我们的房子和用具,到时候饥寒交迫可就悔之晚矣,所以猫是万万不能赶走的。

不但开国元勋写猫寓言,明宣宗朱瞻基还亲自画过猫。事实上不止是猫,他还画过鼠、狗、羊、猴、鸟等各种动物。朱瞻基的《花下狸奴图轴》,现藏于辽宁博物馆,其上方中央款识“宣德丙午制”,上钤“御府图书”一玺。

这幅画曾经被乾隆皇帝收藏,大家知道,乾隆是我国最早的弹幕高手,比B站的小伙伴早了将近三百年。好物事到了他手里,题字盖戳是少不了的。这不,明宣宗《花下狸奴图轴》中间靠左的部份,那一大坨字,就是“高产诗人”在上边做的诗。朱瞻基你也不要气啦,因为,你不是一个人,被祸害的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王珣、韩滉、米芾、赵孟頫等等等等。

明宣宗《花下狸奴图轴》局部,辽宁博物院藏


乾隆弹幕大概齐是这么个意思:啊啊啊,朱瞻基的画耶,现在是朕的了!他们姓朱的果然当不好皇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小花猫好可爱,朕来题诗一首。写完了快点赞,朕是才华横溢、宇宙无敌、超级大帅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