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小龙(图中)青年
2
1994年那个夏天,三声蝉鸣过后,24岁的张小龙毕业了,分配到了电信机关单位。他站在政府机关大楼下,抬头一看,巨大的钢筋混泥土建筑,像个笼子,一种窒息从头顶压下来。
一共没上几天班,张小龙索性辞职,买了张火车硬座票,一个人跑到了广州搞软件开发,梦想开发一个属于自己的软件。为了搞事情,张小龙到处游说朋友,被一顿狂喷:
有时间去干点啥不好?非要整这个,赚不了钱啊大哥!
张小龙被怼得脸红脖子粗,闷了半天,憋出一句:
一群没有志向的家伙!
谁也不鸟张小龙,他只好单干。每天下班后,张小龙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边抽烟,一边噼里啪啦敲键盘,一干就是一个通宵,花了几个月时间写了一万多条代码。
1997年1月,张小龙的免费邮件Foxmail诞生,吸引了200万用户,反响还不错,就是一毛钱也没赚到。
那是1998年,张小龙和正在吃糠咽菜的马化腾、马云、李彦宏一样,前一秒想着是改变世界,后一秒想的是下一顿饭钱在哪。
那一年,周鸿祎算是迷你型土豪,官任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
理着平头的周鸿祎第一次拜访张小龙,是在一个阳光暴晒的午后,广州满大街飘着凉茶和甘蔗汁的味道。周鸿祎在巷子里七拐八拐,最后到一个小黑屋里见到张小龙,屋里全是港台电影影碟。
这时候的张小龙,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五年,不会讲粤语,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宰。业余时间喜欢淘碟,经常忘记买过什么,下一次再买碟,发现买的还和上次一样。
周鸿祎好心建议张小龙:Foxmail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你必须加广告,要盈利。
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
那是王菲和那英第一次同台的1998年,情怀还是个好东西。但周鸿祎觉得张小龙只有情怀,没有商业头脑,烂泥扶不上墙,很傻逼,慢慢就不愿搭理他。
屌丝的张小龙,有一天出门去吃肠粉,吃完一摸兜,只剩3块钱。
穷成这样,慈悲为怀的《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记者跑来报道张小龙,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可怜的孩子,你可千万别饿死。
那感觉,就像星爷《大话西游》里说: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耶!
2000年,迫于生存,张小龙像卖孩子一样卖掉Foxmail,他很失落,黯然伤神,买了辆车,一个人去了西藏,消失了5年。
张小龙(左三)工作时
3
故事,得从5年后说起。
2005年,马化腾收购了Foxmail,张小龙被阴差阳错的“陪嫁”给了腾讯。马化腾看中张小龙的潜力,让他负责收拾QQ邮箱的烂摊子。
三年后,张小龙把QQ邮箱起死回生,做成腾讯公司七星级产品。
接下来的两年,张小龙基本处于半退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