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知识产权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中国知识产权报社主办,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发布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知识产权报

黄玉烨:着眼知识产权人民需求 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知识产权报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25-03-16 08:0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知识产权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作用展开,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从出发点、发力点和落脚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文章指出,要着眼于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中的知识产权保障需求,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强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要平衡私权和人权、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构建知识产权法治体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题:知识产权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作用

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从出发点、发力点和落脚点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知识产权在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关键观点2: 完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

要着眼于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中的知识产权保障需求,加快推动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解决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关键观点3: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强调依靠人民,完善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激励机制,鼓励创造者通过合理限度的专有垄断权收回创新成本并获得额外创新奖励。

关键观点4: 平衡私权和私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要平衡知识产权的私权性和人权、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防止不正当的私人利益对公共利益产生侵蚀。

关键观点5: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知识产权新质产业布局要朝着协调平衡的方向发展,实现知识产权新质产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再次,要着眼于新业态领域中人民群众的知识产权保障需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法治保障。例如,加快构建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裁判规则,完善人工智能产出物确权方法与权利归属的方案,回应人民群众在使用人工智能产品时产生的合理利益诉求。

“依靠人民”是知识产权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以知识产权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完善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激励机制,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依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创造者通过合理限度的专有垄断权收回创新成本并获得额外创新奖励。一方面,要着力构建以法治保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避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定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如优化专利资助奖励等激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

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加快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三新”领域因地制宜制定培养计划,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并建立企业家权益保障机制、容错机制、帮扶培育机制和信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中介作用。其次要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培养“数字+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专业硕士(035400)”的培养体系建设,增加优质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储备,培育满足“智慧司法”“数字检察”和“智能警务”新模式所需的专业人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