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你们都在吐槽北京,真正辛苦的人却没有说话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4-08 15: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天干七八个小时,一个月的收入除去自己开销,其余的全都打到了丈夫的卡里。家里的事儿都是老公管,包括村里的各种人情交往,吕姐都不操心,只管挣钱。每次从家来北京,她都会带些常备药,老家县城的药比较便宜,感冒咳嗽了,吃两天药就好。没事儿的时候,吕姐喜欢和老乡去逛市场,以前常去“动批”,后来拆迁了,改去“大红门”,有些远,得倒几趟车。



孩子们大专毕业,也都有了工作,吕姐却不想回去。她觉得北京比乡下好,人都有文化,想问题也不一样。不像村子里,媳妇儿婆子聚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是非多。偶尔,吕姐也想着换个工作,有老乡已经不干小时工改做化妆品销售了。老乡带她去化妆品公司看过,推销员和她差不多岁数,白白净净,脸上皮肤蹦得紧紧的,一点儿皱纹也没有,说是护肤品擦的。一套护肤品680元,看了半天,吕姐还是嫌贵没买。


春节前,吕姐问我:高铁快吧,我儿子说今年让我回家坐高铁,他给我订票。听说高铁票要500多,吕姐就改了主意,最后决定坐卧铺回家,比起当年来北京坐硬座,舒服多了。


过了清明,吕姐就打算回去给儿子准备婚礼。她和丈夫花40万帮儿子在县城买了套房。彩礼6万,服装首饰4万,再加上90桌酒席——我开始以为是九、十桌,吕姐说村里人多,都是这规模,随份子,主家实际花不了多少钱。家具是儿子他们自己在网上定的,吕姐说她不管他们的事儿。包括儿媳妇,也是儿子看中的,漂亮,可是没正式工作。人家介绍了一个有工作的,儿子没看上。女婿也是,女儿自己看上的,“我不管”。


“我回来给你电话,微信我还不太会用。”吕姐说,儿子教她上网了,她住的地方有wi-fi,能连上。回家之前,她去商场里买了块料子,准备回去找裁缝做件新衣裳。儿子的婚礼上,得穿红。


▍二


吕姐不在北京的半年,我“借用”了朋友家的兼职保姆小胡。小胡白天在一家公司里做保洁,下了班帮朋友照顾老人,做做饭,收收拾拾家务,在人家吃住。老人岁数不算大,生活完全能自理,小胡更像是一个陪伴。她明显比吕姐活泛,接活儿也挑剔,路远或者低于3小时的单子,不接。小胡干活儿慢条斯理,不像吕姐那样赶时间,看到好玩有趣的东西就跟我念叨,有时还会让我帮她网购,快递给在老家读小学的孩子,时常以一种见多识广的口气批评县城里买不到好东西。


小胡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小时工,或者打工妹,她们更好地适应了大城市的生活。我时常看到这样的外来者,比如小胡,比如楼下发廊的洗发妹娇娇。娇娇刚来的时候,十五六岁,黑黑瘦瘦,怯生生的。很快,就像变了个人一样,能跟所有的客人谈笑,指点她们的发型、服饰,不失时机地推销新的美发美容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