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为小语,有着非常棒的
职场思维
:
首先,她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边际。
在自身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围绕目标去和领导
反复确认项目进行的关键点
,确保了工作的正确方向和领导的预期值;
并且,
她意识到了
上级领导就是自己最大的资源方
,通过
资源争取
,拿到了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机会,还能与其他部门同事非常有效协作完成工作;
能够进行有效沟通
,
懂得借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做出了1=100的结果。
没有哪个领导和老板不喜欢这样的员工。
反观小S的
几个致命问题
:
1、总把领导当成发号司令的人,拿到任务或者遇到麻烦,
只知道闷头想办法,不和领导沟通思路和预期
,极有可能,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2、明明是团队项目,他没有和团队沟通任何的分工规划,
一个人熬夜加班,最终却导致目标无法达成
,反而给上级制造了麻烦,给公司带来了损失;
3、遇到矛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逃避(离职),
30左右的年纪,不清楚自己的职场核心价值,也没想清楚职业规划方向。
意气用事换公司风险极大,即使成功,也无非是换一个地方,继续踩坑罢了;
要知道在职场上:能和工资划等号的,永远是你能创造价值的多少。
努力与否只能决定你的发展下限,底层的逻辑思维才决定你的发展高度。
人这一生是马拉松,
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机会、每一次超越,都需要未雨绸缪。
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我出生于内蒙矿区农民家庭,普通二本毕业。
从小公司研发到阿里P9,再到一家教育公司任CEO年入千万,到现在创业,可以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
之所以能这样,也是因为
对职业生涯的早期规划、早期准备
。
(马云右一是我)
05年刚毕业,因为喜欢技术,拒了宝洁6k的offer,进了家对日外包公司做cobol语言开发,月薪只有1000元。室友说我傻,放着大公司高薪资不要,选个工资少的小公司。但我知道:在这个阶段,我想要的是更强的个人能力修炼。
职场几十年,要关注的不是眼前,而是未来10年的成长。
09年,我进入华为,那两年是我开拓视野、拥抱变化的开始。学习敏捷开发模式,并参与了行业很多学习交流,在团队内也做了很多实践与尝试。
不断积累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的深度,以及表达和演讲的能力。
11年,因为我在
QCon大会
(全球软件开发者大会)上演讲与分享,也算在圈子里有了自己的“名片”。通过
积累的资源和人脉
,我进了阿里。在
阿里的5年时间,我从P6-P9,连跳三级。
在这个过程中,
我横跨多行业,多业务,向下管理500+多业务团队
,向上搞定多性格、多体系、多背景、不同视野的管理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