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喜欢自由,喜欢突如起来的想法,他非常讨厌“选题”一词,说出了媒体编辑的心声:
“
《利维坦》其实就是一个突然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想法,我想去抨击在我们世界上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我并没有刻意去找一个题材能够打动观众或吸引市场。
”
安德烈·萨金塞夫告诉男人们,不要为了泡妞儿丧失自我,那只会失败:
“不要
刻意讨好女人,那样她反而不会喜欢你。这种关系同样适用于导演和观众,如果你刻意迎合观众的口味,反过来观众与市场不会很好。因为刻意的讨好,意味着丧失你个人的、独特的观点。
”
有的导演拍戏只是为了赚钱,有的导演嘴上说是为艺术,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艺术家之名。为了得奖而拍电影是
安德烈·萨金塞夫所鄙视的:
“
导演不应当带着太强的目的性去参加电影节,电影节得奖本身对导演的才华是一种承认,但是你拍摄电影不应当就为了获奖而去拍,应该真正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
但这不代表他不在意电影的艺术性,恰恰相反,
安德烈·萨金塞夫把电影的艺术性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
只有艺术性,才是电影节评判一部影片最重要的标准。
”
精神空虚和价值虚无是时代的通病,中国人也常常发出道德沦落、人心不古的感慨,这显然过于肤浅,
安德烈·萨金塞夫表示:
“如果法律能够准确无误地实施,道德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当一个人的权利受到保护时,他才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才会自我感觉良好。
”
安德烈·萨金塞夫就像一个哲学家,审视着芸芸众生,即便当年《回归》得奖被问得不厌其烦了,他的回答依旧让人啧啧称赞:
“
我没有将它看作是每天常见的故事,或者一个社会性的题材。它不是简单的父子情,很大程度上,它从一个神话化的角度去看人生。电影里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意义。
”
现实生活中,有人唯物质论,有人科技崇拜,而安德烈·萨金塞夫却表示,爱才是一切的本源,他在《将爱放逐》中设计了这样的台词:
“虽然我以人和天使的声音说话,没有爱,我只是会发声的铜或是叮当响的拔。虽然我能预知并且明了一切神秘,和一切的知识;虽然我有信心,我可以移动山河,但是没有爱,我什么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