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累计归集追溯码273.09亿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入88.9万家定点医院药店,占定点医药机构总数的95.6%,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占比92.82%,定点零售药店接入占比98.18%。这意味着,全国超九成医药机构的每一盒药品,从生产、流通到销售、使用,均被赋予唯一“身份证”,全链条信息实时上传至国家医保信息平台。
药品追溯码由20位数字组成,包含药品类别、生产批次、流通路径等核心信息。通过扫码,监管部门可实时获取药品的“前世今生”:在生产端,药企为每盒药品赋码,确保源头信息真实;在流通端,物流企业扫码记录仓储、运输节点,防止“黑渠道”药品流入;在销售端,医院、药店扫码销售,确保“进销存”数据实时同步;在使用端,患者购药后扫码验证真伪,形成社会监督闭环。这种全链条的透明化管理,不仅提升了药品安全,也为医保基金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数据显示,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线“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后,日均查询量突破50万人次。公众通过扫码验证药品合法性,举报异常线索的能力大幅增强。
不难发现,技术支撑下的医保基金监管效能在显著提升。而除此之外,药品追溯码的应用为医保基金监管开辟了数据治理新路径。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监管手段面临数据真实性验证困难、全流程穿透能力不足等挑战。而药品追溯码通过完整记录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使用”全链条数据,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具体而言,监管部门可依据追溯码精准核验每盒药品的实际流通路径与使用场景,有效识别超高编码、诊疗不足等违规行为。这种基于真实追溯数据的监管模式,不仅能遏制定点机构通过虚构用药、替换药品等手段套取医保基金,还可对“药贩子”倒卖回流药品等新型骗保行为形成精准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已在全国部署开展利用药品追溯码打击药品领域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问题的专项行动。目前,国家医保局大数据筛查线索已经陆续下发各地,从3月到12月底,将分三个阶段,打击一批违法违规的定点医药机构、药贩子和职业骗保人,推动实现源头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守牢医保基金安全底线。
大数据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