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泥潭深陷的家乐福中国要卖掉,这只是早晚的事情。
为了自救,家乐福不是没有挣扎求生过,但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是在和电商的反击战中失利。
2013年,家乐福中国建立了电商“家乐福网上商城”,聚焦送货上门,因为他们认为,业绩下滑不过是因为现在的消费者太懒了,只要能送货上门,凭借家乐福多年的口碑势能,胜利可期。
并且,家乐福送货实在太慢了,北京地区最快能次日送达,上海极少数区域能够享受3小时急速送达服务。而且,用户需购买129元才享受包邮,这与88元包邮的天猫超市和99元包邮的京东超市相比,时间价格都已经输了。
其次,链接外卖平台的杯水车薪。
在大众点评、美团、百度外卖炮火连天的时候,其中也可以见到家乐福的身影。但比起其他大佬,家乐福的身影显得格外瘦小,这些平台虽然可以每天为门店带来几百的订单,但这对于年营业额上亿的大卖场只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
再者,家乐福也曾试图抢过便利店的饭碗。
2015年的时候,家乐福首先在上海推出 “Easy家乐福”便利店,用自己大卖场的地价成本优势,抢占社区便利店生意。然而,从开出首家店到现在,“家乐福 Easy” 只有30家店。
甚至,家乐福还试图调整自己的业态比。从2017年开始,凡是所有新开的门店,全部缩小自营卖场,同时扩大体验性业态占比,想要留住客户。这个方案去年实行了一年,依然没能阻止家乐福中国的颓势。
自身的突围没有成功,新晋的竞争对手却越来越强大。
曾经的小弟大润发起来了,电商的冲击更是强劲。去年,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全天交易额达1682亿元,这是家乐福全球市场几乎一个月的销售额。
此外,家乐福的品牌大打折扣。员工消极怠工、产品价格偏高、与供应商关系僵化、供货不足……这些不可能在全球知名供应商身上出现的负面,家乐福全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