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唐代这个诗歌的国度里,三月三上巳节期间,最为活跃的还是诗人们,他们参加宴饮赏景祓禊等活动,有感而发,唱和赋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此诗人们的三月三狂欢留下了不知多少精品佳作来。
三月三日这一天,皇帝、官员、百姓都会到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活动,曲江池、灞河、洛河、渭河都是著名的嬉水圣地。古人认为沐浴能够消除灾祸,祈来福气。大唐诗人们一展身手,张九龄虽为上层官员兼诗人,对于祓禊活动也是情有独钟,他在《三月三日登龙山》中写道:“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则这样写上巳节的:“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王维《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也写到:“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可以想见,在宫廷行为的推动下,祓禊活动已经成为上巳节极为重要的活动之一,而被唐代诗人大量记载了下来。
上巳节的诗词大会更是唐代最为独特的风景线,诗人们借助这个节日,聚会在一起,抒发豪情壮志,比赛作文吟诗,文人的狂欢性情一展无遗。诗人陈子昂曾在王明府山亭举行过一次上巳节诗会,他和其他五位诗人,共写作了四言古体诗六首,这也是一次比较成功的上巳诗会,其作品被收入《全唐诗》,留下了宝贵的上巳节诗会资料;诗人孟浩然也曾组织过一次上巳诗会,留下三月三诗句:“上巳期三月,浮杯与十旬。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
而最典型的是当属白居易、刘禹锡和王起,三位诗人举办了一次独特的上巳节诗会,决定联袂创作《会昌春连宴即事》,这首由三个人分句写成的诗歌,堪称描写三月三的经典之作,是唐诗史上的独创,饱含着诗人们的爱国深情,体现了那时人们追求爱情的盛大节日,歌咏祖国壮美山河,真切感人,读后令人更加向往三月三上巳节,我们不妨来欣赏这首诗的全文: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白居易)
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刘禹锡)
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雀舫宜闲泛,螺杯任漫传。(王起)
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丽句轻珠玉,清谈胜管弦。(白居易)
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刘禹锡)
圃香知种蕙,池暖忆开莲。怪石云疑触,夭桃火欲然。(王起)
正欢唯恐散,虽醉未思眠。啸傲人间世,追随地上仙。(白居易)
燕来双涎涎,雁去累翩翩。行乐真吾事,寻芳独我先。(刘禹锡)
滞周惭太史,入洛继先贤。昔恨多分手,今欢谬比肩。(王起)
病犹陪宴饮,老更奉周旋。望重青云客,情深白首年。(白居易)
遍尝珍馔后,许入画堂前。舞袖翻红炬,歌鬟插宝蝉。(刘禹锡)
断金多感激,倚玉贵迁延。说史吞颜注,论诗笑郑笺。(王起)
松筠寒不变,胶漆冷弥坚。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白居易)
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实艺皆三捷,虚名愧六联。(刘禹锡)
兴阑犹举白,话静每思玄。更说归时好,亭亭月正圆。(王起)
三月三上巳节,在唐代正巧恰逢此前一日新科进士正式放榜,当时每年约两千多名举子,其中只录取三十多人为进士,真是优中选优,他们之中很多人成为宰相、尚书、刺史、作家和诗人,可谓出类拔萃必成才。
这些进士及第后,大唐皇帝要在第二天的上巳节,例行在曲江举行盛大的筵宴,以示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激励全国学子好学上进,这就是著名的学子狂欢活动“曲江大会”。在曲江宴会上,新进士们的活动很多,拜谢恩师、交结新友、观赏曲江胜景,还要把自己的名字题刻在慈恩寺大雁塔上,可谓是荣耀至极。新进士们还被组织参加一次集体探花活动,每人各拿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钱绢和酒器等物,穿着新鲜的衣服,骑马探花,遇到好花就停下来赏花饮酒。诗人孟郊中进士参加了这个活动后,激动地留下千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