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周书萱要为“脑瘫”病友正名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4-20 18:5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周书萱的故事,她是一位脑瘫患者,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涵盖了她的成长经历、面对的挑战、家庭的支持以及她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周书萱的成长经历

周书萱在6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瘫,但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家人的支持,逐渐取得了进步。她经历了许多治疗和康复训练,最终能够上学并取得好成绩。

关键观点2: 周书萱的成就

周书萱以超过青海省本科一段分数线30分的成绩被北京印刷学院录取。她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她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脑瘫大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关键观点3: 家庭的支持

周书萱的家人对她的支持至关重要。妈妈毫不犹豫地辞职,带她四处求医。爸爸也一直在背后支持她。他们的坚定支持让周书萱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动力去面对挑战。

关键观点4: 周书萱的社会影响

周书萱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分享,推动了社会对疾病污名化的认识,并倡导理解和包容残障人士。她的努力也推动了高校无障碍设施的发展。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由于出生时脐带绕颈,之后黄疸、发热应对不当, 周书萱 很小就被确诊脑瘫 周书萱的 妈妈是护士,爸爸在银行工作,为了能“说走就走”地看病,妈妈毫不犹豫地辞职了。

从六个月大到七八岁,周书萱跟着妈妈去过陕西西安、上海、北京、河南郑州,最远去过黑龙江佳木斯,每一个患者之间口口相传的求医线索,母女俩从不轻易放过。

好在,一次次的针灸、按摩、手术,不厌其烦的康复训练没有白费。 “医生告诉我不用再治了,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好了,回学校去上学吧。 这是到了学龄的周书萱收到的最好消息。

图片

但老师并不认可 医生口中的“非常好” 小学入学之初,老师怀疑周书萱的学习能力,她无奈成为一名旁听生。 后来,由于父母工作的调动和身体的意外, 周书萱 进入特殊教育学校。 再一次换学校, 她终于有机会成为普通小学的普通学生

“班主任不要旁听生,她说你要上,就不要当旁听生。然后我立了一个‘军令状’,到这次期中考试,假如成绩拖班里的后腿,我们就走。”那次期中考试,班主任教的科目语文,周书萱考了全班第三。老师很高兴,还向她道了歉。至于当时是怎么回复老师的?周书萱已经忘记了。
但她记得,妈妈当时一直督促自己背课文,拿着书在耳旁不停念叨。周书萱听着听着,也就会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