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然而,这种“三分法”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
基于此争论消费或投资谁更重要时,往往容易管中窥豹。从“三驾马车”对GDP增长贡献率来看(见图1),消费和投资的贡献率常常此消彼长,因此容易误认为二者存在相互排斥的关系,更无法反映消费与投资的相互作用。事实上,消费和投资类似于DNA双螺旋结构交互前进,不应将其割裂看待。
如果我们沿着一条时间轴,去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发现:
在仅关注单期的情况下,
容易形成消费与投资竞争瓜分蛋糕的看法,从而
将消费和投资割裂开来,
认为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如果进一步考虑多期,投资的地位会上升。
这是因为当期投资能够抵补资本折旧并增加下一期投入生产的资产,进一步产生下一期收入和消费,投资作为各期生产活动“连接器”的作用将会放大。
而如果从长期考虑,那么消费的地位又会上升。
人类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消费,关系到国民福祉,关系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切生产活动的终极意义。一切供给最终都要依靠消费实现其价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消费也是维系劳动力可持续供给的条件,是用于维系劳动者体能或智力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不同于狭义的资本品投资。
从微观层面看,投资和消费在资源分配上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在家庭层面,居民过多地将收入用于投资或储蓄,就会减少日常消费支出。在政府层面,过多地将公共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投资可能会挤占公共财政中本可用于支持居民消费(如社会福利、消费补贴等)的资金。
从宏观层面看,投资和消费是互相影响的。首先,投资可以促进消费。
当企业增加投资时,一般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收入,进而增加消费。同时,投资常常伴随着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扩张的供给可以降低商品价格或增加新型商品供给,刺激居民消费。
其次,消费会作用于投资。
投资通常是基于对未来资本回报率的预期,强劲的消费市场通常意味着企业预期销售和利润增加,激励企业进行更多的投资活动。随着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需求的升级,企业需要不断投资于研发和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种创新投资不仅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因此,以消费需求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易于发现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方向,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并推动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只有无效的投资,没有无效的消费(除了浪费)(盛松成等,2023)。
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可以随着时间转换的,这也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