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技工贸”这条路太难走了,鲜少有企业敢
几十年如一日地
走下去,华为算是一个。
前荣耀总裁赵明曾经说过一句话,华为从来都是一个技术过剩的公司。也正是华为的技术,在美制裁的日子里,救了华为自己。
华为早期就确立了
“技工贸”的发展思路,即先技术研发,再工业化生产,最后走向市场化贸易。
1989 年华为遭遇了第一次“断供”,从那时候开始,其技术路线就带着强烈的“生存焦虑”:
没有自主技术,随时可能被国际巨头掐死。
2000年后,华为艰难
地
挺过了
“寒冬”(华为的冬天),持续加大在无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用技术撕开国际市场,到2018年,华为已拿下全球170多个国家的通信订单,手里握着全球最多的5G专利。
2019年5月16日,美国切断芯片供应的消息,像一块巨大的钢板砸进了珠江口。
华为之所以会被针对,是因为它手里掌握着
5G数字基建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让美国陷入了战略焦虑。
他们发现,这次中国人要改的不是科技的一隅之地,而是工业革命的族谱。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可能凭借着这些技术,打通数字经济和
AI技术的通关密码。
从更深层的战略维度上说,美国对华技术遏制的本质,远超出对单一企业的围剿,其终极目标直指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权争夺。
当人工智能成为重构全球权力格局的终极变量,这场关乎文明兴衰的战略决战爆发已是必然!
这是一场关于
AI即国运的世纪之战,更是一次悲壮的科技长征。
在中国科技的深色天幕上,闪动着前途未卜的点点星火。
二
这是一场双重维度的科技绞杀!
从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专用
AI芯片组等尖端硬件设备,到先进的人工智能软件算法、开发工具包及系统服务等软件核心领域,无不被封堵。
禁令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阶段性阵痛,却也加速了中国
AI从应用创新向基础创新的范式跃迁。
华为用
6
年时间完成了从
“备胎转正”到“体系重构”的科技长征:
海思
“南泥湾计划”在断供荒漠中开辟昇腾AI芯片绿洲;鸿蒙系统“四渡赤水”突破安卓围城;“乌江天险”突破软硬件开发工具链,实现全栈工具国产化替代;6万研发大军“强渡大渡河”,自研MetaERP重构企业数字中枢;Gauss
DB
数据库在金融核心系统取代
Oracle,打造国产技术“陕甘宁根据地”……
6年,
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