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举个例子,做公益捐赠时对于消费者,或者对于捐赠人来讲,他不知道捐赠的东西到了哪里,捐给谁了,是否被很好的利用。当我们提供了全程可追溯的系统,你能够知道爱心到了哪里,是否有分配的过程。
第二个例子,钉钉。大部分人认为钉钉是商务应用。钉钉做的事情,不仅是让大家在上下游当中更好的链接,也开始有自己的电商旗舰店,开始接入到出行、商旅的部分。在既有中小企业碰到出差、报销等等问题,钉钉都可以很好解决。钉钉其实也能成为一个小的生态入口,它不单单只是一个商业应用,而且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发展生态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三个例子,高德地图。它不仅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城市的变化过程。这三个例子都是所谓企业的能力向外显现的过程,我们将这件事情代入进来,来看内部的真实情况。
最近阿里有一个分享,谈到能力是否能够向上提升。我们在建构一个信用体系,而这个体系既是面向群体,又是面向个人的。正因为我们在做信用这件事情,所以需要更多其他领域的专业人进来组织。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找到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来做UED,他们的岗位和贡献又怎么去定夺?我们反过来思考,向他们学习,内化,帮助内部UED同学发展这些能力,而这些混合的东西继续在我们的生态中成为一个互相牵引的力量。
我介绍一下内部晋升的时候常常有一些对谈和思考,每次小伙伴的复盘都特别触动人心。我总结了一下,两个字,一个是听。如果你想要重新倾听和了解一个人时,你的状态应该是这样子的。在内部我们要求设计师真的以用户为中心,要做到完全倾听这一点。我们生活在用户的生活当中,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引领生活经验共性化的先驱者,这是一个本质不变的概念。
第二,我们经历了这么多数据的产生,看到各种各样用户画像,而这些东西就像我们经过了一趟旅行之后带回的纪念品。纪念品本身提醒着我们曾经去过哪里。对于设计师而言,用户行为的积累能帮助你看到这个轨迹,能够去同理。在每天生活实践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是什么,需要的变化是什么,如何在思考上走在他们前面,去引领他。
最近在杭州有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这对生活的有什么影响?我发现这些单车开始出现在小区门口,改变了用户原本的行为路径。原本该去开车、搭公交车的,突然之间聚集在小区门口下载客户端。下载客户端这个事情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点,接下来他们要思考如何借车还车,这成为用户行为轨迹当中另外一个数据产生的过程。
对我而言,我的问题也是比较大。因为当这个车子本身有预定功能时,对原有的行程时间就产生了改变。这件事情对我真的有意义吗,我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而这些东西对未来来说,它对生活的影响是什么,这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做的观察。
引用另外一个外部专家的意见来谈一下这点。从AI智能这部分来看体验设计,它提到几个重要的关键点来解释这些人才的发展。他说这些工作将是未来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关系,展现同理心,演示特殊技能,制造美的物品。你会发现这些抽象的概念其实和我们做用户体验这件事情是不谋而合的。但是他没有具体去描述这是哪个职业,的确在我们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当中,就是往这个方向去走。这是我们在整个外部环境和所谓组织生态当中参考的一些观点,所以接下来谈一下现在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