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模超过31万亿元,4月份以来增长明显。
根据理财网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理财规模合计2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41%,但是环比去年末下降2.7%。可能与今年一季度债市有一定调整和股市阶段性反弹对理财资金有一定分流有关。不过进入4月份之后理财规模增长明显,快速上升超过31万亿元,增长动能仍然较强。截至5月16日,理财存续规模已经达到31.48万亿元。
结构上来看,主要是最小持有期和非现日开型产品贡献,两者规模合计增长超过2万亿元。
规模突破新高之后,后续理财规模增长动能如何以及如果债市出现调整,是否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规模收缩压力是市场比较关心的两个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分析如下:
1)、理财规模增长判断中期看和存款的比价效应,短期看债市和股市走向。
由于理财产品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在居民财富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不同投资产品的回报是居民选择投资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固收类产品来讲,存款和理财具备较强的可替代性。所以中期来看,存款和理财的投资回报是理财规模变动的主要因素。但是短期来看,理财的规模也会受到短期债市走势影响,当产品短期回报接近零甚至为负时,理财规模可能会面临短期赎回。从历史情况来看,2023-2024年,总共出现四次这样的现象,分别是2023年的9-10月、2024年4月末及2024年9月,同期债市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另外,短期股市的变化可能也会对理财规模资金造成一定的分流。
目前理财的投资回报高于存款,存款搬家或持续。但长期来看,随着债券收益率走低,理财回报也会降低,理财回报也会趋于下降,最终理财和存款或达到新的均衡。
2025年5月20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均发布消息[2],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最大降幅25个基点,其中活期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调15个基点,分别为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1.25%和1.3%。根据普益数据,目前无论是新发理财业绩比较基准还是近期完成兑付的理财收益率均在2.5%-2.6%左右,整体回报高于存款。所以中期来看,理财的规模增长仍有支撑。但是更长期来看,随着债券收益率继续走低,理财的投资回报也会下降,使其与存款的比价优势也会持续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