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亦庄
爱亦庄 关注亦庄 品读亦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亦庄

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上当先锋!北京经开区多举措激发“聚才留才”新活力

北京亦庄  · 公众号  · 北京  · 2025-01-18 13:31

主要观点总结

北京经开区在人才政策、产业生态、产教融合、人才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通过迭代升级“人才十条”政策、设立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实体化运行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等措施,吸引人才纷至沓来。同时,以高水平承办全球创业者峰会等活动,增强人才吸附力,形成产教融合新范式。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保障水平,以“小切口”做优大服务。经开区热切期盼广大人才与经开区创新发展同向同行、携手并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才政策升级

北京经开区迭代升级“人才十条”政策,修订部分政策条例,持续完善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平台建设、服务配套,深化柔性引才机制,以全方位要素体系支持、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深化,实现了人才与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的双向奔赴。

关键观点2: 创新实施用人主体授权赋能改革

北京经开区给予重点用人主体最高500万元综合资助,采取多元化人才评价方式,明确重点用人主体人才举荐权,以产业荐才、以企业荐才,拓宽人才认定渠道,实现关键人才应识尽识。

关键观点3: 设立产业基金和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北京经开区率先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发布首期规模2亿元的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对单个项目最高投资500万元。

关键观点4: 构建产教融合新范式

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实体化运行,校企合作核心为人才培养,更注重高端人才在实践中的培养。同时,以博士后及青年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大,与区内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为例,展示了产教融合的新范式。

关键观点5: 提升人才保障水平

北京经开区建设保障性人才社区解决人才住房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安居选择。同时,以卓越、高效、贴心的人才安居服务,精心培育人才生态,提升人才保障水平。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吸引人才入区发展。


通过高水平承办首都侨智发展大会、第27届京台科技论坛、HICOOL 2024全球创业大赛人工智能赛道初赛,参与HICOOL 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设置专属展位并举办经开区专场推介会等,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涌向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他们在经开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浪潮中,积极寻找资源、探寻机遇。不久前,经开区成功举办了2024年度HICOOL创新项目北京行及经开区落地成长加速营活动,凭借“以会招商”和“以赛引才”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对优质人才和项目的全链条追踪,有力推动了人才入区发展。“Sync-Reality醒客科技——沉浸式体验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朱力说:“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更加真切感受到经开区是以人才为中心的,目前推出的各类人才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几乎贯穿人才在经开区创新创业的每一步。我对经开区的直观感受是朝气蓬勃,立足当下也面向未来。尤其是构建的‘44637’发展体系,特别是科文融合的发展方向,与我们的创业初心不谋而合。”


据了解,自HICOOL 2024全球创业大赛人工智能赛道初赛举办以来, 北京经开区共对接近200个人才创业项目,已注册落地项目20个,另有近30个项目正在准备注册事宜或持续跟进洽谈, 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不同领域,真正实现了“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


于2024年正式启动的经开区全球大学校友之家,吸引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多所全球知名高校的在京校友组织入驻,进一步激发释放经开区人才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 近日,来自19个国家及地区的20余名“亚洲环球学人计划”专家学者先后走进京东集团、小米汽车工厂、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和百度Apollo园区等高精尖企业园区,就是经开区依托全球校友之家平台,与各高校校友人才保持密切联系,讲好北京亦庄高质量发展故事、构建国际科技交流平台的生动实践。


形成产教融合新范式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2024年12月26日,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实体化运行启动仪式在北京经开区举行,标志着北京及经开区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产教融合基地成立以来,探索建立了‘有组织的’培养模式,有效促进了‘物理空间融合、校企导师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的产学研深度‘三融合’,涌现出一批高质量成果,切实提高了高层次技能人才从培养到使用的效率。”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从2021年北京经开区与国内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立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到2022年教育部为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授牌“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再到如今的正式实体化运行, 目前,植根于集成电路产业沃土的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已实现200余名学生入驻,揭榜产业课题71项,转化专利231件、发表论文300余篇、参与重大项目31项、开展新技术研究34项。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高端人才在实践中的培养。 2024年,北京经开区进一步加大了对博士后及青年人才的扶持力度,进站博士后将备案为“亦城优秀人才”,享受包括专项补贴、人才保租房等在内的多项优厚待遇,博士后出站留区发展,给予一次性出站留区补贴。 此外,2024年又有25家企业被认定为经开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截至目前,经开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已达120家。“我们将从企业与行业的视角出发,向学校精准输送用人需求,同时携手高校开展课题研发合作,共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进程。同时积极与区内职业院校开展合作,2024年,我们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开展了3次认岗实习,100余名大学生通过参观测试和研发实验室,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有了直观认知。”2024年通过认定的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