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第一公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强烈推荐 | 特点类及非传统设问答题角度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5-05-10 0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构建答题角度 、关键词的概括转换两种,以下主要介绍答题角度是如何构建的( 教材所涉及常见内容的答题角度除外 )。

思考的角度:
(一)要 依据历史要素思考 如: 背景方面 过程方面 影响方面 等。
(二) 运用历史分期思维 如: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等。
(三) 结合不同史观分析 如: 唯物史观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四)对比相似历史事件或现象
找出不同时空下相似历史事件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分析,更清晰地把握历史事件的特征和本质。例如,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从改革的背景、领导力量、改革内容、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但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有力的领导集团,改革措施全面且执行较为彻底;而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封建势力强大,改革派力量薄弱,且改革措施在执行中遇到重重阻力。这种对比能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理解两国近代化道路不同的原因,答题时也能更全面地分析类似改革事件的相关问题。

(五)关注历史事件中的人物
思考历史人物的动机、行为和影响,以及他们与时代背景的相互关系。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往往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比如,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就要考虑到秦始皇本人的雄才大略和统一六国的抱负,同时也要看到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等时代背景为统一提供了条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物角度思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答题提供丰富的角度。

(六)探究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认识到历史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例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先秦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再到汉朝的郡国并行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等,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特点,但又与前后阶段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连续性角度看,后世的政治制度往往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的;从阶段性角度看,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又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关注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有助于我们在答题时准确把握历史事件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和作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答题角度。

(七)考虑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偶然性与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偶然性角度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直接导火索,斐迪南大公夫妇的遇刺成为战争爆发的契机;但从必然性角度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分析历史问题时,既要看到偶然因素的触发作用,也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必然因素,这样可以更全面、客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为答题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角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