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渡鸦区块链
区块链领域创业公司的首发阵地 投资机构必读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渡鸦区块链

区块链+体育赛事怎么玩?拥有300万用户的格斗迷有话说

渡鸦区块链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7-08-14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互联网思维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用户中心论,即按照用户的需求、体验来把产品设计得更好。然而,在体育比赛中,没有比赛是按照用户需求来设计的。赛事方主导比赛,垄断赛事资源,安排什么比赛粉丝就得看什么比赛,就像是把饭“硬塞”到嘴里。但假如粉丝想看一些更有娱乐性质、更戏剧性的比赛,比如两个不同赛事冠军之间的对决(恒大VS曼联等)、非锦标赛类型的超级赛对决(徐晓冬VS假大师等)几乎是很少的。

赛事:收入渠道少,C端变现难

对于赛事方来说,日子也不好过。在运动员身价日益高涨、宣传成本高昂的今天,赛事方要办更好的比赛就需要更多的收入,除了赞助商和广告商的投入,他们更希望能增加一些粉丝端的收入。因为体育本质上是一种观看与被观看的活动,只有粉丝更多参与,养成看比赛的习惯,体育赛事本身的价值才能凸显。然而现在,尤其是在国内,虽然赛事方融到了许多的钱,但是从B端C端所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门票、付费点播等C端收入仍然较少,人们更愿意免费观看,更没有养成去现场的习惯,并且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参与、互动的方式。

这两个因素使得体育行业的成长非常的漫长。那么如何解决呢?吴刚认为,在互联网方式下增强粉丝的参与度有两种渠道:一种是股权众筹,例如粉丝可以投钱来众筹一场比赛;一种是实物众筹,如买门票、啤酒、购物卡等。

然而两者问题都很明显:股权众筹涉及大量的股东,利益分配很难均匀;并且虽然能够解决公司法人的限制问题,但是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内部意见难以协调。实物众筹是粉丝投钱买实物,然而无法给到他们有效的回报,整体上热情不持久。

区块链的出现为两者注入了新的想象力。

吴刚在2010年做游戏的时候最早接触到比特币,有初步的了解;2014年在p2p行业做网络借贷、创新产品股份众筹时,认识了Ripple的元老之一孙宇晨,当初默默无闻的比特币已经升级为Ripple,让吴刚眼前一亮;直到2016年格斗迷融资后,由于投资人同时也投资了一家区块链项目,在一次内部分享中,吴刚第一次知道了“区块链”这个词,当时他就很惊讶,比特币不仅升级为了Ripple,它的底层技术的应用也已经那么广了。

这次会议之后,吴刚意识到这个东西已经逐渐成熟,于是他试图将格斗迷与区块链进行结合,来解决体育行业存在的痛点。在团队组建过程中,yoyow的白菜帮了他们很多忙,包括介绍技术人员,比特股技术支持等等,ICO每日爆料的小飞飞也给了他许多运营方面的建议。




平台架构


他们开发了一条公有链:POWERFANS,是一个基于石墨烯框架开发的区块链平台,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为体育比赛各场景提供线上应用。目前平台上主要的应用有2个:

赛事预测

作为场外人士,粉丝如何参与到场内中去?吴刚认为,只要涉及到体育赛事,竞猜一定是最强的项目,没有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喜欢体育的人都有实际参与过赛事预测、竞猜,比例是很高的。

然而,竞猜容易涉及到合法合规问题。如果一个平台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竞猜服务,那么就定义为聚众赌博,因此导致市面上几乎没有正规的提供娱乐的竞猜平台。

区块链刚好能解决这个问题,核心在于代币。平台不需要收取任何抽水,只需要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把品牌建立起来、币的流通性繁荣起来,那么代币的市值便会增加,这样的商业模式是行得通的。

而且,区块链平台上可以设定智能合约,约定好规则,在用户玩的时候可以设置金额上限,例如一次性最多只能投500,定性成小额高频、拥有强大社交性的娱乐应用,不会产生社会负面影响,对于C端的广泛参与是很有帮助的。

具体操作方式为:如运动员A和运动员B之间进行比赛,假设有30个参与者他们都想对比赛的结果进行预测,其中有一个预测市场设立者在POWERFANS的预测市场支付了一定的代币开设了一个预测市场。为了进行预测,参与者需要支付代币参与预测。其中,有20个参与者预测运动员A会获胜,而有10个参与者预测运动员B会获胜。在比赛开始前,预测市场将会被自动锁定并输出一个概率-即预测结果。如上面的例子,现实预测市场给出的结果概率是有66%的几率运动员A是能够打败运动员B,得出的预测结果可以给予社会大众和统计学家进行统计分析之用。当比赛结束后,预测市场随即关闭,由预言机输入正确的比赛结果数据后,POWERFANS平台将会自动对奖励进行分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