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保人
推介环保技术与资讯,工程相关,环评技术,环评考试交流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环保人

因这事,已有上万名领导干部被问责,拘留超千人!中央环保督察31省市无死角全覆盖,问责级别之高或出乎意...

环保人  · 公众号  · 环保  · 2017-08-17 17: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四批这8个督察组的组长分别由焦焕成、吴新雄、马中平、贾治邦、朱之鑫、蒋巨峰、杨松、李家祥等八位同志担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梳理发现,督查组长大都由全国人大、政协、中纪委、环保部的正部级高官组成。其中,李家祥连续在四次督察中都出任组长,朱之鑫连续三次出任组长。


按照中央要求,督察组进驻时间约为1个月左右。在督查期间,各督察组将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省份环保方面来信和来电举报,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交由被督察地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处理。督察行动开始前要召开动员会,结束后举行反馈会。各省区市整改方案要在30天内上报国务院,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并且同步对外界公开。


近日,国务院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明确强调,“中央环保督察要弘扬前三批环保督察好的经验和做法,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信息公开,严肃追责问责,不断提高督察效能。”


三批督查上万人被问责


在前三批中央环保督察中,除了立案侦查、行政和刑事拘留,还有上万人被问责。


根据2015年7月建立的环保督察机制,明确督察工作以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形式,以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值得注意的是,环保督察强调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意味着地方党委与政府一道接受监督,督察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


从问责人数看,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内蒙古等8省区,超过2000人被问责;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北京等7省市进行督察,超过3000人被问责;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进驻天津等7省市,4660人被问责。


近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公布决定:因对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提出的整改要求重视不够、整改不力、环保责任缺失,分别免去东丽区、津南区各1名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区长职务,并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天津市委市政府对东丽区副区长李洪艳问责时认为:作为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区长,对大气污染防治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对环保部督办问题未及时推动解决,负有主要领导责任。津南区副区长陈波被问责的问题,与中央环保督查提到的“小站镇”有关。


问责有哪些形式


从已被问责的领导干部看,一些干部所受处分既有党内处分,也有行政处分。比如天津的两名副区长,免去行政职务,同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被问责的干部也不一定都会被处分。


问责的依据,主要有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其中,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第五条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一)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四)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


(五)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