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关于京东和美团商业竞争的讨论,包括双方在外卖、即时零售等领域的竞争态势,以及各自面临的挑战和策略。文章从行业内部消息和专家分析的角度,对双方的竞争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京东和美团的恩怨局
京东和美团最近通过媒体传递信息,引发行业内热议。两家公司都在进行类似于古代国家掠袭对方海岸线的举动,没有大规模登陆本土的情景出现。
关键观点2: 行业独家信息及业务增长
据文中描述,京东外卖业务的增长势头超出了其内部最乐观的预期。目前,京东外卖在市场份额上已有显著增长。
关键观点3: 京东的策略及影响
京东在电商行业的日子严峻,战略目标是阻止美团扩大即时零售的步伐。其外卖业务被视为一种战术尝试,逐渐上升为战略部署。
关键观点4: 美团的挑战与应对
美团面临历史遗留问题,如骑手社保问题,以及市场竞争压力。其外卖业务受到京东的挑战,但美团仍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即时零售等方式应对竞争。
关键观点5: 双方竞争的长期影响
长期来看,双方竞争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益。通过竞争,企业可能被迫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正文
- 外卖是一个低门槛、高壁垒的行业,能做这个生意和能把这个生意持续做下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王莆中说那番话最大的底气就是连抖音都干不来外卖这件事情,你们要知道,抖音可能是中国经营效率最高的一家赚钱机器,然而抖音进来做了两年,发现根本没法盈利,一点希望都看不到的那种,赶紧撤了;
- 所谓的高壁垒,其实就是不亏损的能力,普通人难以理解,外卖平台不就是中间商吗,美团都快垄断整个行业了,怎么还能亏损的,这是把人当傻子吗⋯⋯这种质问,就像商业领域的「为什么火箭不烧煤」,很难用短视频消费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充分;
- 通俗的说,打造一套可长期运转的供给(商家)和履约(骑手)系统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难得多,滴滴在国内做外卖也失败了,但它在海外的外卖业务发展还挺顺利的,事实上像是Uber Eats、DoorDash这类全球化的外卖平台在佣金费率上都远高于美团,但它们的盈利水平却不比美团好多少,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美团把外卖行业的壁垒做成了忍受痛苦的能力,比的是其他公司都没有我能忍,所以都不会进来,或者进来后很快承认现实,坦率的鸣金收兵;
- 痛苦当然也是需要逐层转嫁出去的,除了美团自己的财报一直在抗压之外,骑手、商家都在为了这套稀薄的分润方案分担痛苦,3块钱就能让一个青壮年劳动力给你买饭送到门口的正面,固然是论证中国生活便利的真实素材,但它的反面则是人效价值彻底失衡了,你也很难说这是美团一手造成的,毕竟前几年还常有开工厂的出来抱怨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厂打螺丝,这是结构化的问题,只不过美团没想去解决,而是选择了顺从和发挥;
- 商家侧也是如此,平台的效率导向,催生了大批量的外卖店,没有门面,不做堂食,只为线上订单出餐,因为顾客全都是美团给的,所以它们倒是没理由抱怨佣金过高,但这也不可避免的让它们直接和那些正常的餐饮门店相互竞争,而后者是不可能在价格和速度上比得过的,于是料理包成了满足市场的共识,这也造成了原本受益的用户也不认为美团改善了自己的口福,外卖的凑合成分居高不下,以致于美团做实了吃骑手、吃商家、吃用户的「三吃」指控,加上前面说的,美团自己做外卖业务也很痛苦,到头来一桌麻将四个人都输钱了,咋回事儿呢;
- 这次我对刘强东的评价很低,但美团确实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京东这样的外力逼着下场解决,比如美团会觉得给骑手交社保的决策被京东给抢跑了,因为美团内部早就开始研究并正已经在推进这件事情了——我参加过好几次美团为骑手开的座谈会,可以证明确有其事——觉得京东趁着我们还没签字拍板就截胡,太鸡贼了,然而要我说,活该美团被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