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这边,一个人发财了,会把同村邻村
的熟人
带出去一起做。
我同学就把邻居家的
女孩子带出去做过两年
房产销售
,但没有赚到钱。市场上一块香饽饽,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伸手抓过来吃上一口,这和运气有关,也和个人特质有关。隔壁女孩子性格内向,说话小声,做房地产销售也许会比较吃力。
我是村里第一个读高中的人,也是第一个读大学的人。从三本退学时,爸妈起初反对,后来我爸说:
“早点出社会也好,‘社会大学’能教给你更多东西。你爸初中毕业,现在照样开一家制衣厂。”
我爸也是做销售发家的。他原先在珠海某集团旗下的一家制衣厂打工,很卖力,一步步晋升到厂长。他
做厂长时
,他们厂的返工率是最低的。暑假时我会到珠海和他们一起生活,看到我爸每晚凌晨一两点才下班回家;早上我们在吃早餐,他拿起一个苹果就出门了,边走边吃,争分夺秒。后来集团送他去读商学院,他开始谈客户、接订单,当年厂里的业绩又是最好的,年终奖是一辆美国原装进口的吉普车。
正因为
学校
教育在这里显得毫无用处,
所以这里的教育本身也变得潦草敷衍。
我记得小学时每周有一节信息课,
分给
我的电脑是坏的
,
开不了机。老师
就让我和旁边的同学一起看,但我只能看,不能
操作鼠标和键盘
,
后来就
干脆
不去上这节课了,
留
在教室自习,或者满学校兜圈子
,
也没有人在意
。
《小巷人家》剧照
还
有一回,老师给我们放电影
,
刚
看过一遍,
下行期
又和别的班再看一遍
。
原因是两个班原本是分别上的,老师嫌麻烦,干脆把两个班合并在一起,而另一个班还没看过这个电影,老师就干脆再放一遍。所以,不但课上得简单,对老师来说,四节课还变成两节课,大大节约了他的时间。
这个老师,听说现在已经到县里最好的小学去教书了。
这是十多年前我中小学时读书的情况,如今回想,
十几年过去了,我在杂志上看过了
“蒲公英中学”和“青云学子计划”,讲城市里农民工小孩的受教育经历
。
我心中有了好奇
,
留在农村的这些小孩,他们的情况会有所改善吗?
小学是全封闭式管理
,
初中管得松一些,所以我去了初中。
我村村口距离镇上的初中,不过
5.3公里。但就是这短短10分钟的车程,也会带给人一种虚幻的、“将一切甩在身后”的错觉。坐在去以前初中的客车上,道路两侧的房屋、树木、田地,田地上青绿的野菜和艾草,开得熙攘的油菜花和刚种下的玉米苗,统统“往后退”了。
这让我想起,
2013年夏天,我坐
客车
去县里
的
高中报道;
2017年夏天,我
坐无座的火车去
北京找工作。
这么多年过去,
在大巴车上,在飞机上,在轮渡上。在一个个隧道里,在一道道拐弯处,在一次次气流颠簸中。在山的腹腔,在海的心脏,
我一直以为我能
“将一切甩在身后”。
而
现在,我开始往回走了。到了初中校门口,大门上两则标语:智慧的学生,不会给老师添
“乱”;聪明的家长,不会给学校添“堵”。
进校门先登记。我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保安拦
我
,
用方言大声喊:
“不许拍照!”我问为何不能拍,他说:“你这个鬼人,怎么听不懂呢?说了不许拍照!”我放下手机,转身离开前,
又
给他拍了一张。在他背后的石头上,刻着红色大字:
“X中欢迎您”。
那时是早上
八点半
,
正是上课时间,校园静悄悄,但
几个学生在草坪上扫落叶。我上前询问
,
原来这是一群初三的学生,因为早上学校集合跑操,他们迟到了,所以被罚扫落叶。他们的同班同学,正在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