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7年2月,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此前一版在2009年更新,中间相隔了八年时间。
由于
医院
市场长期占据国内医药销售总量80%份额,对任何一家医药
企业
而言,医保目录及其背后的庞大市场都举足轻重。
进入医保意味着稳定的销售,持续的市场覆盖以及由此带来的利润增长——一个流传于坊间的说法是,一个药品进不进入医保目录,销量可能相差10倍。
也因此,入围医保目录一直是包括跨国制药公司在内的所有制药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主战场,也成为利益最为纠葛的区域,关于目录更迭的消息高度牵扯着医药市场所有人的神经,进入医保意味着最庞大市场的稳定销售保证,而尚未进入医保目录的,则将期望寄托于新医保目录的座次变动和由此产生的新市场空位。
于是,在2009年至2017年的八年时间里,几乎每隔几年都有关于医保目录即将更新的消息从各方所谓“接近权威人士”处传出,但最终都并未成真。
2016年5月,市场风传已久的医保谈判启动,被认为是新医保目录进入倒计时的信号。
首批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中,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3种药物降价幅度分别达到67%、54%、55%;相较之下,谈判达成前,替诺福韦酯、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的原价分别高达1500元、1.2万元和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