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100p的3/2/2、130p的4/2/2。
房价上涨后的一个趋势是先满足功能性,再考虑舒适度,紧凑户型容易接受(盘)。
3、精装修。
尽量买精装修的,
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都是精装修更好。
4、轨交房。
轨交1.5公里内。
5、总价段。
总价400w到600w
,上海这个区间的购买力很强,是刚需或首次改善的主力区间,
如果三五年后要出手也会相对容易。
6、租售比。
上海租售比普遍2%不到,但如果低于1.4%,还是要小心。
7、有规划。
意味着虽然现在是一片空白或者刚刚起步,但发展前景是看好的。
8、好价格。
除土豪外,买东西都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买过一手的人都知道,一个小区一手的的价差可能很大、而三年后变成二手则价差其实不大。如果开盘时比均价便宜10%买入,意味着比邻居更安全,而现实往往是买了直接赚10%。这就是为什么开盘时买比持续销售时买要划算的道理。
另外,如果二手和一手比价格,是要乘个税费系数的,大致是1.08。
9、无明显缺点。
顶底、厌恶设施、噪音污染等明显缺点的排除。
根据以上这些考虑因素,在每次看房时,我都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这个房子在外环内吗?是小户型吗?装修怎么样?轨交站有多远?总价段多少?租售比如何、是否好租?板块有什么规划?价格好不好?有明显缺点吗?
——相信根据这些原则来选择,未必买到最好的,但把不好的排除掉是绰绰有余了。
选择具体项目的考虑因素很容易总结,但是如果看错大势、一直等待,
考虑越多只能错过越多,买房是个越等待就要走得越远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多实地看房自然能选到逞心如意的好房子。
复盘最近一年多来的看房和买房实践
15年底~16年春节前,市场回暖。
在15年11月,感受到了市场回暖了,我开始了看房之路,利用周末的时间,有空就去看看。由于市场上高性价比的二手“笋盘”几乎绝迹,
所以我很早就放弃了二手房,专注一手房。
1、新江湾的盛世御珑湾。
户型很好、房间很大,因为
开发商把所谓的“空中花园”改成了“房间”,
我相信你已经秒懂了。但这个楼盘口碑一般,装修质量也堪忧,大问题没有,买了还是划算的。
只能说大胡建的开发商,就是比较拼啊。
当时均价5.5,后来到7.8。刚开始看房,家人思想还没有统一。
2、顾村的金地天地云墅。
金地的户型给我留下深刻影响,几乎有口皆碑。外立面也是很漂亮,金地的褐石系列。
最大缺陷是轨交在3公里开外,
这不符合我的选择标准,外环外也不符合。当时均价3.3,后来到了4.1,但似乎很难买到。
16年 3.25新政后市场进入观望期,6月开始又回暖。
16年2月、3月春节后,很多人开始抢房子,一手房价明显跳涨了。一直到3月底调控政策出台,外地人要连续5年缴社保才能买房,市场才算消停下来。4月、5月,市场陷入观望期,价格也比较稳定,短期趋势还不明朗。
大概6月开始,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又回暖了,被压抑的需求蠢蠢欲动。于是,在买还是不买的问题上,我和家人也终于达成一致!买买买!
而且当时,是可以拿到3成首付、9折贷款利率优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