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少加点班
我是李少加,《进化式运营》作者。哭笑不得,本号被读者评价为「唯一不舍得分享的运营类公众号」。这里有运营、职场、创新方法。每周一更,少加点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少加点班

无需谎言的大骗局:权威的左右为难

少加点班  · 公众号  ·  · 2017-09-16 21: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毕竟,它是有效调配、统御整个种群的力量一起协作的基础,从而极大的改造生存环境( 比如蚂蚁、蜂群筑巢 ),这些是种群内任何个体穷其一生的累加和力量所无法实现的。



而这种 统御就是依赖“权威”机制 来实现。


在族群中,无论是抵御外敌( 包括外部严酷的自然环境 ),还是在族群内部获得更多的生存、繁衍资源, 服从权威整体而言都是“利远远大于弊” 的。


那些天性不服从的呢?除了极少数拥有绝对优势的个体( 取代旧权威 ),其他绝大部分都死翘翘了。


显然,在历经数万数十万代之后,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 这种“服从权威”的偏好牢牢刻印在我们的基因 中,就像所有人渴求爱情一样,权威也对人拥有强大的本能影响力。


*其他观点:发展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我们对权威的“迷信及恐惧”主要是源自于生命早期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依赖。李少加认为,它解释了部分原因,或者说强化了“权威”对个体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进化压力所致。各位读者请自行判断。


幸运的是,在近现代文明社会中,那些 通过正当方式博得“权威”的群体,通常都兼具“智慧、勇气、美德” ,而由他们掌控群体资源确实能推动社会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互联网一些全新的传播工具、群体认知水平变低的意识形态支持下,一部分 别有用心的野心家却能透过对“权威”的认知 或潜意识 ), 人为的“虚构捏造”权威

参考:《 后互联网:无聊已死、社交危机、故事崛起


我们明白了“权威”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雕刻在基因中的强大力量 )后,也就不难理解,那些 获得“权威”的人可以轻易实施“长期性骗局”,而受害者还往往“毫不知情”任由宰割 了。


那么,那些骗子野心家们是通过哪些手段来虚构权威的呢?


下面,一一拆穿这些人的手段。



三、自赋权威的捏造手法:大量关注、交叉验证、登门槛、输入扭曲


前面我们提到了权威的演化逻辑,不难想象, 为了让“权威”的影响力能够随时“传达”至族群内的任何个体,必然需要进化出相应的配套机制:服从方需要分配较高的注意资源到那些部落的权威人士身上 通常是族长、巫师

*毕竟,人类不具备蜂群、蚂蚁那般的生物电波或荷尔蒙方式沟通


换句话说,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能 获得“众多关注的人”与“权威”几乎处于一一对应关系 。即,某 个体的威望与受到的关注度成高度正相关


*社会心理学实验也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同样的结论。这部分解释了身材高大、外表俊俏的人通常更容易获得信赖(他们获得更多关注,自然产生权威感)的进化基础。


这就给了当下“权威捏造者”们一个非常大的 钻漏洞机会:只需提升自己受群众的关注度。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连完全虚假的“关注”都能起到一定效果


那么,究竟受多少量级人群的关注就能产生“权威效应”呢?以时下的标准来说,非常少,大概也就是原始社会典型部落的人数,150人左右。


请注意,这种对权威的本能“信赖”是雕刻在基因中的( 体现在爬行动物脑中 ),只要 我们稍微不留心,就会受到“权威人士”话语的影响


举例来说,当首次接触一个人时,光看到下述介绍( 名片、个人简介、主页介绍、或者直接看到“粉丝量” ):


  • “知乎(微博、公众号)十万/百万/千万粉丝大V”

  • “畅销书作家(隐含着其作品受到大量关注)”

  • “名人推荐、机构推荐”

  • “知名网红(隐含其人受到大量关注)”

  • 甚至是“知乎高赞答案作者(隐含受到大量人的认同)”

*特指一部分人,请勿对号入座


郑重说明:因你阅读本文时,已预先知道“主题”( 相当于打了心理疫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