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本赞同与上述说法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中这样描述:
“初,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从其俗,以长之。”
从上面的那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庄蹻已从楚怀王执政末年的军中造反派,一下子穿越成为其父楚威王时期的将军,而且其王滇的理由也升格为政府公务行为。但是这里面却存在一个司马迁也解释不了的大破绽,庄蹻派人归楚报信的时间拖得太久了,还偏偏赶上秦楚反复争夺巴、黔中郡之时,这中间隔了几十年啊,都不知道庄蹻他老人家那时还在不在,难道他也和南越王赵佗一样是个老寿星吗?显然,史记里的这个庄蹻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于是,《后汉书》里又翻出来一个庄蹻王滇新版本,不过这回的男主改成了庄豪。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前279年,喜欢巫山云雨的楚顷襄王派将领庄豪率军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渡过沅水,攻克且兰,征服夜郎国,一直攻打到滇池一带。当代考古在沅水上游发现了楚墓,如果能证明是西征楚军的墓葬的话,那么至少能说明楚军曾越过他们的传统控制线,向茫然不知的云贵高原跨出了一大步。
作为楚国远征军后路的黔中郡原为楚地,后被秦国一度攻占,前277年秦蜀郡守张若再度攻取黔中郡和巫郡。第二年,不甘心失败的楚国,又调集东军收复黔中部分地区,重新立郡以对付秦国。因黔中郡的反复争夺,庄豪归路不畅,这才“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主动融入了当地民族中。这种说法至少在时间上靠谱了许多。
其实,不论是庄蹻还是庄豪,也不论庄蹻是亡命江湖遁入滇国还是受命楚君攻入滇国,对于其王滇的光荣事迹,当代学者都是满脑子问号?归根结底,这样一桩开疆拓土的壮举,为何
一没有同时代片言只语的文字记录
,不论是荀子还是吕不韦,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丝毫记载,倒是一百年多后从没去过云南的司马迁用寥寥80余字提了一笔。
二没有当地考古的实物佐证
,如果庄蹻及其后人王滇一百多年,怎能在古滇国的遗址中发掘不出任何与楚文化相关的文物。
对于庄蹻或庄豪们的王
(第四声,称王的意思)
滇伟业,看来还得留待后人不懈的证实或证伪。
但是,可以告慰庄蹻们的是,不论他们是否曾在楚国危殆之时为楚国的延续开辟出了新大陆,古滇国都将在百余年后揭开他神秘的面纱。因为秦国人来了,汉武帝来了。滇人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即将结束。
众所周知,云南省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其省会昆明更是号称春城,平畴千里、气候宜人,极适合中华古人类的繁衍生息。若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算起的话,丽江人、蒲缥人、姚关人、西畴人、蒙自人、路南人、昆明人在此演化,写就了中华古人类的完整创世史。至于青铜文明,更是早在庄蹻入滇前就开始了,甚至铁器文明亦滥觞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