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兰巴赫上生·新所 舒抒 摄
在长宁区上生·新所,兰巴赫也有一家店,位于海军俱乐部内,围绕标志性的泳池在一、二层设有5家风格各异的餐厅,共计有44张外摆位。其中,采用“Tiffany蓝”配色的西餐厅兰巴赫POOLSIDE有60%的经营面积都留给了外摆位。
兰巴赫上海负责人CIN介绍,这里的餐厅大多经营到深夜24时,只要不是极端天气,前来用餐的客人都喜欢紧邻泳池边的座位,感受“城市微度假”的氛围。因此,兰巴赫在餐厅设计、外摆位桌椅设置上下了功夫,围绕泳池边的骑楼连廊都安装了吊扇,夏季还增开鼓风机,每个外摆位下方均安装了暖灯,确保冬暖夏凉,一年中大约有10个月都适合坐在户外用餐。
兰巴赫上生·新所店 舒抒 摄
“今年5月上海总体天气晴好,外摆位带动餐饮消费增长比较明显,周末时段每家餐厅几乎都要翻六七轮台面,除了午餐、晚餐的正餐时段,下午茶时段餐厅台面也会翻1-2轮。”
在寸土寸金的“梧桐区”,外摆位对一些小店经营的作用更大。淡水路上的咖啡小店“万贰公里”,经营特色咖啡饮品,店内可坐空间寥寥。店主说,如果没有窗外那三个配有皮质椅垫的外摆位,让消费者留下来的机会不大。
位于衡山路天平路的衡山坊,
目前有2/3的商户有外摆经营需求且已经设置了外摆位。
“不仅西餐开设了外摆位,中餐也在下午茶时段增设了外摆位经营,因为需求量确实明显。”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含春告诉记者,伴随入境游政策放开,5月以来衡山坊外国游客到访数量显著增长,外摆位客人中约六成是境外游客。此外,每逢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期间,夏季餐饮商户的外摆位也供不应求,“大家都想来店里一边用餐一边观赛,感受火热的氛围。”
大学路上,在最冷和最热月份,加了“风挡”的外摆位
去年冬天,大学路的商户在属地街道五角场街道与运营方瑞安集团的引导与支持下,为外摆位设置了“风挡”,淡灰色的透明塑料仿佛给外摆位穿上了外衣,让原来冬天坐不下来人的外摆位,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大学路商户销售额逆势增长了24%,气温最低的2月销售额增长了38%。最炎热的天气即将到来,过几天,大学路商户的外摆位也将增设“风挡”。
“有特色”的上海外摆位
背后有这么多门道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消费者说到上海的外摆位,都用了“有特色”这一词语来形容。上海的外摆位到底有什么特色?
上海是在街区中设立外摆位最早的城市之一。本世纪初,上海新天地开街时,大胆地采用了外摆位设计:在独特的石库门开放式街区氛围中,商户在主街和马当路沿街设外摆桌位,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自由、宽松的空间氛围。时至今日,上海新天地的外摆位保持着“移步异景、杂而不乱”的特色:各家店铺的外摆位各不相同,但能与店铺整体风格一致、能与公共空间融合在一起。
外摆位的设计理念,从新天地延伸到上海很多街区。
如今,很多店家都将外摆位作为“门面担当”,用心设计打造,特别是在“梧桐区”,外摆位的打造更是“千人千面”,很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