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孩子当成物件一样说买就买,说丢就丢。
当然,人人都有不完美的家庭。
只是程度不一。
只有独立出来才有重获新生的可能,
可惜郑爽没有成功走出来,而我希望你可以。
最近听了一期播客唠到一个观察,我觉得很有意思:女孩长大过程中会经常参照自己母亲的命运,不知不觉规划理想的情感关系,反思自己要找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伴侣;而男性的童年往往是在家庭里寻找一位事业上的榜样,或是很有智慧的长辈,或是成功人士等等。
(注:仅为节目嘉宾观点,并不能代表全体男性or全体女性)
不管怎么说,
家人,的确是我们踏进人生最初始的一个参照系。
家庭教育的失职与迫害,展现在方方面面。
最常见的就是
言语打压和虐待
,这类家长往往情绪不稳定。
他们把指责当成一种令孩子乖乖听话的手段,用尽世界上最难听的语言,使得孩子胆战心惊。
我曾经在公交上听到一位母亲大骂自己的女儿“贱货”,而起因不过是因为女儿疑似和男同学通电话。
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都能挑刺,并且成为他们心情不好时的出气筒,失败人生的替罪羊。
其次就是
把孩子当作投资,
动辄将自己付出多少钱财挂在嘴边,投资的同时怀疑自己的投资是否值得。
很多人生孩子的作用就在于养老,因此
希望最小的投资,能收获一个有出息、有养老能力的孩子。
倘若希望破灭,他们就觉得自己的付出颇为不值得。
这种冷冰冰的怀疑与审视下,根本没有爱的参与,养大的亦是一个不懂爱的孩子。
如果是女性,她会把这种投资心理带到亲密关系里,对于别人的付出斤斤计较,而且如无意外,她基本也没有爱别人的能力。
爱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很玄学,如果你没得到过,你就很少有可能无师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