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联合国
欢迎来到联合国,您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联合国

交锋现场!安理会审议“北溪”管道爆炸事件

联合国  · 公众号  · 国际  · 2023-02-23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波罗的海博恩霍尔姆岛附近的两条“北溪”海底输气管道中先后发现了共四处泄漏。 9月26日上午,“北溪-2”管道报告了第一次泄漏,9月26日晚上,“北溪-1”管道报告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泄漏。9月29日上午,“北溪-2”管道报告了第四次泄漏。


当时,这两条管道均未处于运行状态 :“北溪-1”管道的供气在9月已经停止,而“北溪-2”管道从未投入使用。不过, 据称在事件发生时,涉事管道中储存着数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北溪”管道的爆炸和天然气泄漏造成了欧洲能源供应危机,给全球能源市场增加了压力。

©Unsplash | 任何对民用基础设施的蓄意破坏都是不可接受的


2022年9月30日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负责经济发展的助理秘书长纳维德·哈尼夫 (Navid Hanif)代表联合国向各国大使通报了情况。 事件发生后,丹麦、德国和瑞典官员宣布,他们将分别对泄漏展开调查。 俄罗斯表示愿意参与这些调查 ,同时对事件的起因提出关切,认为这可能是由出于蓄意破坏和恐怖主义目的而制造的爆炸所引发。


2022年10月18日

10月18日,丹麦哥本哈根警方报告称,对泄漏事件的初步调查发现, 造成管道损坏的原因是“强烈的爆炸” 。一个月后,瑞典安全局和检察总署报告说,根据他们的初步调查结果,这些管道受到了“严重破坏”。


有瑞典官员说,在波罗的海现场进行的调查中,调查人员记录到爆炸对天然气管道造成的大规模损坏。 瑞典当局还表示,他们从现场获取到“外来物品”,并在其中一些物品上发现了爆炸残留物。


三国调查:泄漏源自破坏性爆炸

丹麦、德国和瑞典三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团2月21日联合致信安理会 ,为当天举行的公开辩论提供信息。 三国在信中重申,调查显示,出于破坏目的而制造的强烈爆炸给“北溪-1”与“北溪-2”管道造成大规模损坏; 目前,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还未结束,三国也无法确定调查将在何时结束。

©网络资料图片 | “北溪”天然气管道路线图


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三国在联合信中指出, 泄漏事件造成的环境破坏被认为限于当地,但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可能引发的后果也同样令人担忧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造成了数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泄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根据其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IMEO)的分析, 估计事件期间泄漏的甲烷排放总量的合理范围为创纪录的75至230千吨


而甲烷使地球变暖的效力是二氧化碳的80倍,因此,正确看待“北溪”管道泄漏事件也很重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析泄漏的甲烷量不到每年人为甲烷排放总量的 0.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