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讲到潮流,实际上你看一下,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潮流,这种潮流都是跟某一种特定的时代相关联的
。我们那个年代读金庸,为什么,因为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可能都有一种被封闭的感情,“江湖”这种可以让人肆意妄为的东西,让我们非常向往。后来呢,每一代读不同的武侠小说类型,再后来当美剧进来,我们追美剧。我觉得
潮流是可以创造的
,比如说,最近我们都在看的连续剧《人民的名义》,这是一个反腐剧,大家可能觉得年轻人不会喜欢看,结果恰恰相反,年轻人喜欢看。
我现在从事财经写作,我们也希望通过财经文学来改变这样一种形势。大数据当中一定有一部分人是关心财经的,中国的新华书店进去,堆在最前面的百分之六十都是各种财经类的书,但是没有财经小说,原因是什么?因为中国原创的财经小说是很难产生的。第一,作家们没有做生意的经历,第二,企业家们没有时间去写或没有能力去写。我恰恰好,企业不是做得最大,文笔不是最好,但他们说我是作家中企业做得最好,企业家当中文笔最好的,正好适合写财经小说。确实,我们也做出了这样一种潮流。
我非常欣赏中国青年阅读指数搞的这种大数据,我希望青年阅读指数关注的范围,最好能从阅读,延伸到音乐,延伸到影视。因为在目前的状况下,我非常深刻地感悟到,
一个
IP
如果仅仅是阅读,在中国目前要推起来难度很大。
蒋胜男的《芈月传》是
12
年前发表的,没有人看过,电视剧播出后,
120
亿的点击量。所以,我认为,要想把某个东西变成一种潮流,除了
IP
这一块,我们还需要跟电视剧、电影结合。
我希望未来,商业也能成为一种潮流,让青年人更多地去阅读中国原创的商业小说,感受我们中国原创的商业智慧,更推动我们中国商业的发展。
▲杭州万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网络英雄传》作者郭羽发言
夏烈:
我虽然是学中文出身,但是我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一些跟产业有关,跟青年亚文化有关,这样的一个经历让我和传统的文科学者完全不一样。我对网络文学的理解和同情,包括对文学产业乃至青年亚文化,或者说慢慢形成的青年主流文化现象非常的关注,也非常觉得有推动的必要。
对于青年阅读的潮流与趋势这个主题,我就选了里面两个字,潮流的“潮”和趋势的“势”,这两个字非常关键。什么是青年阅读的潮流和趋势?
首先它一定潮
。我们以前的学者,在王国维、钱锺书、胡适那一代,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广义地说,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艺、一时代的文化,而这个文学、文艺、文化往往是引领潮流的,年轻人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我们知道民国的那些大师,都是当年的
80
后、
90
后,当年二十岁、三十岁,鲁迅那样过三十的,绝对是老人了。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然后带着年轻人或比他们小十岁的人阅读他们的作品,他们一定是领时代风气之先的。他们喜欢的,他们创作的,一定是潮的。到了现在大众文化时代、全球化时代,所有的,除了刚才所讲的文学以外,音乐、舞蹈、动漫、游戏,都表明了年轻人在当下的一种潮的取向。所以我觉得,
不潮就不是年轻人。年轻人引领的潮其实是下一波真正浪潮的到来,意味着文化、政治、经济所有的潮,它是一个潮头
。
还有就是势,我是从自己参与网络文学这十年感受到的,这个势非常重要。
2009
年的时候,一个网络作家年收入有
100
万以上就已经很可观了,但是
2010
年中国移动阅读基地一上来,到最近三四年
IP
热、资本热的时候,突然,一个版权几百万上千万,不是难的事。我们看到富豪排行榜,一个作家一年的版权收入
1.22
亿。像唐家三少,他在
2009
年以前也写东西,但今天这个收入跟以前就大大不同,为什么,那就是趋势的势,势到了。
势后面是有一个很大的背景、力量在里面的
。
青年人所带领的潮和势,是我们应该研究应该关注,也能真正变成主流文化的一个关键。
▲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文创产业研究院院长、作家夏烈发言
管平潮
:关于青年阅读的潮流,我有几点感想。首先,社会上有误解,总觉得一提到
90
后、
00
后就是非主流,就是染发、杀马特,其实不是的。我发现,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我的感受是,
不要小看我们的青少年,他们的水平,他们的阅读口味、阅读境界,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好
。而且现在的读者比较早熟。就在前几天,我转了一个读者的微博,就因为他自称从小学就开始看我的书,这说明现在的读者很早熟。
还有第二点就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我们读书人而言,打破了寻书的界限和门槛。以前可能你在一个小山村,你只能局限于你小山村的图书馆,甚至没有图书馆,谁家里有几本书,你的整个阅读世界就在这里。但是
互联网到来之后,寻书的门槛和界限被打破了
。这个带来什么潮流和趋势呢?
读者口味变刁了,对我们作家的要求也特别高了。
中国青年阅读指数这个事情对我们作家来说是最急需的,因为我们自己只能靠我们一些感性的、人工的方法去收集意见。为了准备今天的发言,我昨天紧急在读者群里面征询,你们现在阅读的口味是什么,阅读趋势是什么,大家也说了很多意见,但是他们有两个缺点,一是他们本身就是筛选过的读者,他爱看我的书,他说的全是我擅长的,样本太有代表性;第二点就是他们有时候也天马行空。因此,我很希望中国青年阅读指数能通过大数据方法,让作家更了解读者的真正需求。
▲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网文大神、作家管平潮发言
鱼人二代
:我想从一个作家的角度,简单谈谈青年阅读指数和作家写作的关系。我接触数字阅读很早,其实我很早就开始
关注读者群中青少年和成人的比例多少,因为这个对一个作家的写作很重要
,你需要一个定位。最初没有大数据,我就自己建了个读者群,在读者群里,看一下大家都是多大岁数,大概就是十七八岁到二十岁之间的年轻人比较多,当然我的第一批读者现在已经三四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