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徐元:中国观众想看的国产神片,是《仆街吧!爸爸》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5-16 16: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同理,我们爱说“人家拍的”《一次别离》《我的个神啊》《初恋这件小事》如何如何好,可我们自己的《钢的琴》《万箭穿心》《推拿》《闯入者》等等,又有哪一部比不上呢?可是,就连大明星主演的《激战》都没多少人肯掏钱买票一样——它在2013年中国票房榜上名列第56名——这些“小片”,既不被商业市场认可,也不被社交网络关注,所以一直不是主流,更难形成社会话题。


《激战》剧照


从前当然不是这样,《芙蓉镇》《红高粱》《本命年》《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这些老话所谓的“剧情片”“情节剧”,都曾像今天的《摔跤吧!爸爸》那样轰动一时,又叫座又叫好。然而,由于市场、时局的变迁,当一部部奇技淫巧美轮美奂的好莱坞大片示范着无与伦比的视听刺激时、当《活着》《鬼子来了》《图雅的婚事》《三峡好人》后来这批拿到了世界冠亚军级别的影片都被或明或暗地流放时, 中国电影也就逐渐放弃了土里土气且充满风险的情节剧,而是捡起了安全无害又能产出票房的“类型片”,拿段子来替代故事,让皮相来置换表演,用意淫来取代现实。


因此,今天的《闯入者》们,最大的毛病不止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还在于不符合“屌丝趣味”,换言之,从里到外都缺乏“时代精神”。最直接的症状表现是,它们大都 没有用大场面大明星大IP来包装成商业类型片,而在今天的中国,这才是一部电影的致命伤。


久而久之,屌丝化的创作者和消费者都对从前那种植根国族现实的情节剧丧失了兴趣。只剩下一小撮死硬的文艺片编导,还在狭小的空间里坚持着,他们固然值得尊敬,但也确然远离了公众的视野。因为在本质上,他们恰好是“屌丝”的对立面,是“精英”、是“砖家”。所以,哪怕这批作者和作品,仍然是世界影坛上“中国电影”的代表,但是,每当我们抱怨中国电影如何如何不堪时,其实是把它们遗漏了的。总而言之,曾经和伊朗、印度一样,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一种公众表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电影格式的变化,和“屌丝审美”的兴盛,其实互为因果,在它们的合力之下, “中国电影”形成了今天的奇诡面貌——这是一种更热爱传达反励志、反成功、反热血的意识形态产品。


▍三


看看我们的卖座电影吧,你会发现,“负能量世界观”比比皆是。比如,有钱人为富不仁,注定得不到真爱(《夏洛特烦恼》《美人鱼》《港囧》);红颜祸水,漂亮女人总会死于非命(《寻龙诀》《西游降魔篇》《乘风破浪》);又比如,渣男满街跑(《致青春》《不二情书》)、父母皆祸害(《捉妖记》《唐人街探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