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潘幸知
潘幸知,幸知在线女性心理成长平台CEO。情感私董会创始人。携手近千名华人心理咨询师,通过24小时贴身情感陪护与陌生闺蜜分享式社交,帮助女性提升恋爱和婚姻情商,实现情感自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潘幸知

男人的界限,在婚姻中到底有多重要

潘幸知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17-04-30 21: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并不是婆媳关系难相处,而是很多人没有注重去建立关系,而是等到遇到事情的时候,两个人之间直接去处理事情了。


所有的婆媳关系,首先是两个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次才是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相处。 遵循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然后在去注重角色的区别对待,才是婆媳关系处理的王道。


二、男士自身界限不清。


假如把这位男士的问题变成:我要怎么跟妈妈说,不要去上我们主卧的卫生间,才不会影响到我和妈妈的关系?


听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这位男士可能会说,我妈肯定会想,肯定是你媳妇的主意,是不是你媳妇跟你说了什么,你才来跟我说这些的?


妈妈有一个潜台词:我儿子跟我很近,都是媳妇在中间撺掇,不然我儿子哪会想到这些!


在妈妈心里,儿子跟自己是一个人,儿子永远不会跟自己隔心,永远不会背叛自己。而儿子当儿子意识到妈妈的这个需求,便会潜意识配合妈妈。


我们再回看这个问题的最初:不让妈妈去夫妻两人主卧的卫生间,是谁的需求?


看上去是妻子的,也确实是妻子的,但是丈夫有没有这种需求呢?肯定有,但丈夫是在妻子的提醒下,才发现自己的需求的。


这种需求更强烈的一方是妻子,因为妻子本身就跟婆婆是清晰的边界的,但丈夫没有。


正是因为丈夫没有清晰的边界,在丈夫心里还不能很清楚的知道,既然自己结婚了,自己和妻子就成为了一个小家庭, 这个是共同体,尤其是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两个人是一体的,而不是割裂的。


当自己小家庭和原来的大家庭遇到冲突的时候,自己要做的不是把妻子推出来面对问题,而是自己出来面对。


男人边界清晰了,婆媳矛盾自然不存在。只有男人心里一直在和稀泥,婆媳矛盾才会一波接一波。


02


从男人自身来看,对待自己跟妈妈的关系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妈宝男。 我听我妈的,我妈说的对,你也得跟我一起听我妈的话,要跟我一起孝顺我妈。


第二种境界 是:我大多数时候听自己的,但是我妈也很辛苦,我尽量不让她因为我而痛苦,我很心疼她,也 希望你能够尽量为我考虑,能够多忍一忍就忍一忍,不要让我在中间难做人。


第三种境界 是:我听自己的,我妈妈很辛苦,我很爱她,但我的生活是我的生活,她的生活是她的生活, 我没办法承担她的痛苦,哪怕我很爱她 ,我们结婚了,你是我的爱人,我们一把生活过好就好了,我会照顾好我妈,希望你能够尊重她。


可以说妈宝男有很多,那是很多女人的噩梦。但在不是妈宝男的男人中,界限不清的占大多数。在他们的婚姻中,妻子往往是最先感受边界不清带来的困扰的,男人则往往没有那么敏感。


甚至更多男人其实是像鸵鸟一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将头埋起来,不愿意去看到的。男人不愿意跟原生家庭分清边界,而妻子又跟男人是一体的,这时候痛苦就由妻子更敏感的这一方体会到了。


妻子是男人跟原生家庭关系粘链的报警器,婆媳矛盾是男人跟原生家庭问题的替罪羊。


如果不存在妻子这个角色,男人跟原生家庭关系过于粘链的问题则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女人需要学会如何去掉角色,把婆婆当成一个自然人来相处,男人才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婆媳角色的关系。


03


很多男人不敢光明正大的告诉父母,我结婚了,请尊重我的小家庭的边界,请尊重我的妻子。是因为男人太害怕背上不孝的恶名。


在我生活的地方,“娶了媳妇忘了娘”是很多人对于已婚的男人一句恶评。甚至有些男士,为了跟这句话离得远远的,故意在家人面前,让妻子难堪,进而向妈妈表忠心。


这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 男人明明心里爱妻子,明明想对妻子好,结果一到自己的父母面前,整个人就变了,为了显得自己很孝顺,或者安抚自己的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即使自己结婚了,自己还是跟以前一样,永远是父母的好儿子,故意跟妻子疏远,妻子就变成了这个家庭的局外人,成为了一个外来的入侵者。


试问,当女人感觉到自己身处的局面的时候,又怎会喜欢跟公婆相处?从内心就会抗拒跟公婆待在一起,带着这样的敌意,婆媳关系自然不会相处好。


起心动念,结局已定。


相信很多男士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许多父母太重视儿子,过于关注儿子,而没有自己的时候,父母的爱就变成了一种负担,让儿子没办法去过自己的生活。


男士需要意识到:爱妻子,跟爱父母并不冲突。他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这份生活是专属于自己的小家庭的,是父母不可以进来的,但这并不是自己不爱父母,自己不需要把自己整个人生都奉献给父母。


父母有自己需要承担的命运,儿女不是他们命运的拯救者,同样,儿女也有自己需要承担的命运,父母也不是自己的拯救者。


每个人都活好自己的人生,能够活好自己的人生,便是对自己付责任,也是对爱自己的人,最好的交代。


作者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