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访|吕有勇教授:我国胃癌治疗的现状

医悦汇  ·  · 6 年前

【编者按】第九届南京肿瘤生物学诊断与治疗进展国际研讨会于11月18-19日成功举办,会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吕有勇教授进行了题为《HLA基因拷贝数对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与调控机制》的精彩报告。值此契机,《医悦汇》邀请了吕有勇教授进行专访,与我们分享基因诊断与胃癌治疗的相关进展。 

访谈嘉宾

《医悦汇》:目前运用的肿瘤治疗方案,可能存在着盲目治疗、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等问题。精准医学的基石是大数据,请您谈谈生物医学大数据与潜在的精准诊疗关系。

吕有勇教授:关于肿瘤的治疗目前主要还是基于解剖部位、影像和组织病理学为基础,制定治疗方案或者确定采取的治疗手段。根据目前存在的肿瘤治疗中有盲目治疗、过度治疗,特别是治疗和康复护理不足的问题,我们在系统采集分析医学大数据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基因组辅助技术、整合解剖部位、影像、病理资料和生存条件,更精确的分类和分型,基于病例不同的亚型采取适合的治疗策略和手段,力争获得满意的治疗的效果,特别是要兼顾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悦汇》: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了解到您主要致力于胃癌的研究,请问目前胃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如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吕有勇教授:胃癌在我国家是一个发病率较高的癌种。主要问题是我国大多数肿瘤患者在就诊时,病情都已经处在中晚期,现有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在国际上,日本和韩国也是胃癌高发,但早诊方面做的比较好。日本的胃癌早诊率大约在70%,韩国在50%,而我国的早诊率大约只有10-20%。因此,胃癌的早诊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也在积极推进胃癌早诊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利用基因组技术鉴定新的生物标志物、研发基于主动免疫的治疗性疫苗,以改善和提高胃癌的诊疗水平。



© 2022 51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