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分析沙龙
为您提供专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数据、用户、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网站!秉承“信息交流、深度分享”的理念,是为用户缩短获取信息途径,提升阅读质量的深度分析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分析沙龙

揭秘一个你不知道的中关村:公司化运作 产业遍及全国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9-10-16 17: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事实上,地理位置的改变并不代表互联网公司们离开了中关村,站在如今的时点观察中关村,目光已不能再局限于北京西北角的那块方形区域,在中国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关村也在不断进化,基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中关村早已突破地理局限,将其代表的科技产业发展模式,以公司化运作的方式拓展到了更大范围。
换句话说,与地理意义上的范畴相比,如今的中关村代表的更是一种新型企业创投生长模式和生态。
腾讯等大厂集体入驻的后厂村实际上也是中关村的势力范围,被人们统称为后厂村区域的“新硅谷”,官方名称是中关村软件园,它属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专业化园区,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是基于中关村模式成立、发展而来。

中关村软件园模型图
根据中关村软件园官方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
  • 园区集聚了600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如联想(全球)总部、百度、腾讯(北京)总部、新浪总部、滴滴总部、亚信科技、科大讯飞(北京)总部、华胜天成、文思海辉、博彦科技、软通动力、中科大洋、启明星辰、中核能源、广联达、IBM等,总部经济达80%以上。
  • 共有7.79万软件工程师在园区上班。
  • 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8家、跨国公司研发总部7家、上市企业(含分支机构)67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15家、收入过亿企业71家。
  • 园区总产值2519.6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值969.1亿元。
中关村软件园的运营方为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其是中关村模式输出、落地的典型代表。
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子一条街是促使中关村得以成为中国科技创新高地的前缘,在电子一条街的带动下,中关村逐渐走上了如今的道路。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对高涨的创业热情、人潮汹涌的电子卖场、逐渐在国际打响名气的中关村,监管层复制中关村模式的愿望愈加迫切。
在多方推动下,中关村突破地理限制,进行模式输出,逐渐打造了今日版图。

2

谁在操盘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中关村不断进化的清晰脉络。

早在1988年5月,国务院便正式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并规定,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在北京市海淀区划出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政策区范围。

这一动作在当时意义重大,这意味着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同时,这也是中关村模式对外输出、落地的开始,此后,中关村的外延不断拓展:

  • 1994年4月,丰台园、昌平园被纳入实验区政策区范围;1999年1月,电子城、亦庄园纳入实验区政策区范围。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形成“一区五园”的空间格局。
  • 1999年8月,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正式成立。
  • 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面积进一步扩至23252.29公顷,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德胜园(含雍和园)、电子城(含健翔园)、亦庄园(包括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园区和通州环保园区)、石景山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形成了“一区十园”的空间格局。
  • 2009年3月,国务院明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 2012年10月13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原来的一区十园增加为一区十六园,至此,中关村的产业版图雏形显现,相较方园一平方公里的中关村地区,这才是如今中关村的真正实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