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掌故 | 大唐名画《石桥图》之谜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08 19: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又过了几十年,到了宝历年间。 宝历是后来被宦官谋杀的唐敬宗的年号。 这位少年皇帝有些问题:性情任性而暴躁,喜欢打马球、捉狐狸,夜宴淫乐,即位之初就不听大臣劝告,执意带着女人去骊山泡温泉。他只享有了两年的帝国,随后死于非命。


敬宗在位的两年里,帝国倒也没发生什么大事:

白居易到苏州赴任;

在徐州,又有骄纵的军士哗变,但很快被扑杀;


后来 “牛李党争” 的主角、《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担心喜怒无常的皇帝收拾自己,于是请求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牛后来的对手李德裕则从镇江任上献《丹扆六箴》给皇帝,规劝他别太任性,要有个做皇帝的样子。


总之,宝历年间,人们各有各的活法,本故事的主人公李涿也是这样,他正在搜集各种字画。


李涿在河阳郡做文书工作,业余收藏古玩。这一天,因公干来到长安。


他跟保寿寺僧人智增是旧相识,游览该寺时,无意间在仓库的破瓮里发现一卷东西。上面满是尘土。李涿仔细观看,竟是一幅画。他一眼就看出此画不俗,是定有来历的,就拿别的东西跟看守仓库的僧人宗牧做了交换。虽然他对字画有些研究,但却没能识得这幅画。


装裱后,李涿带着画慕名去拜访大臣、书法家、字画鉴赏家柳公权。后者大惊,因为他一眼就看出此画是失踪几十年的张萱的名作《石桥图》:“你何以有此画?”


唐 张萱 捣练图



李涿也吃惊不小:“是在保寿寺意外得到的。”

柳公权定了下心神:“如此说来就对了。张萱作此画时,还未进入宫廷,而是在做信安郡王的幕僚。当时曾随郡王游石桥,绘成此画。开元年间,郡王将其献于玄宗。到天宝年间,玄宗又将其画赐于高力士。而保寿寺,正是高力士的旧宅。”


这幅画在开元年间诞生,到“安史之乱”失踪,再到宝历年间被发现,首尾不过百年。但由于该画极尽天工之美,所在在当时就已经价值连城。


李涿当然很愉快,但高兴了没多长时间,就有皇家禁军神策军将领找上门:

将领:“听说你最近在保寿寺得到了一幅画?”

李涿:“你们是……”

将领:“把画交出来吧。”

李涿:“为啥?”

将领:“我们是带着圣旨来的。”


原来,那叫宗牧的僧人后来觉得不对劲,于是将事情报了官,说被换走的有可能是一幅皇家名画,于是敬宗皇帝派神策军将领来查,发生了上面的一幕。


这是令人愤怒的一幕。但可怜的李涿,除了把心爱的画交出来还有什么办法吗?


敬宗在史上以任性贪玩著称,有三个爱好:打马球、捉狐狸、看百戏。 其实,还遗落了他一个非常正经的爱好,就是喜欢字画古董。但你也不要认为他就多高尚。皇家收藏字画的传统始于太宗世民。世民酷爱字画,尤喜王羲之举世皆知。在贞观年间,他专门下诏,派人到民间搜罗字画。此后,成为唐朝历代皇帝的传统。


所以,在成为传统后,一旦有人意外收藏了名画,就有可能被皇家“征”了去。在当时,甚至发生过打着皇家或权贵的名号进行欺诈的案例:


东晋画圣顾恺之作有著名的《清夜游西园图》,这幅画一直流传到中唐时代,为大臣张惟素(曾任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收藏。元和年间,宪宗召张惟素进宫书写《道德经》,张给皇帝带去一件礼物,就是这幅价值连城的名画。不成想,这幅名画后来被一个叫崔谭峻的宦官从宫中又偷了出来,低价卖到了民间。


张惟素之子叫张周封,著有《华阳风俗录》,是段成式、李商隐的好友。《酉阳杂俎》中的很多故事线索都是他提供的。


段成式几乎就是唐朝最博学的人了,他有句名言: “以君子耻一物而不知。” 但是,很有些时候,在遇到无解的异事或不认识的器物时,他都要请教张周封。由此可见此人也着实是很厉害的。


唐文宗开成年间的一天,他闲逛长安东市,有人拿着《清夜游西园图》想卖给他。可以想象张周封当时惊讶的表情。他马上付给那个人几匹绢,把父亲曾收藏的这幅画又买了回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