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近一个多月全球关注美国政策变动及其资本市场影响,这是全球对美元资产和美国经济例外论去魅的开始。这一过程可能会很长,但已经开始。在此过程中,中国是否能够把握住机遇,相对受益取决于国内刺激政策和改革政策能否迅速出台。在内部研讨会上,我们总结出
2030两个30战略,即聚焦强大的内需、大幅开放战略。这一战略旨在升级“中国制造2025”,实现凤凰涅槃,使得中国取得战略破局。同时,要客观认知短期冲击并迅速推出有效政策,以抓住机遇并推动长期发展。
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税谈判进展如何,哪些国家可能会迅速达成协议?
大部分国家与美国未来两三个月的谈判都不会一帆风顺。少数在地缘政治战略上极度依赖美国的国家,如墨西哥、日韩以及印度,可能会在短期内达成一些协议。然而,即便是这些国家,特别是日韩,也不会因为与美国达成协议而对中国进行排他性措施。例如,日本不会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通过各方面渠道及日本经济学家团队对日本政策的理解,可以得出结论:即便地缘政治上非常依赖美国的短期有望达成协议的国家,也不会形成一个故意排斥中国、不断加码关税的协议。
欧洲在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时会采取什么策略?
欧洲会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道理,并且擅长谈判。在看到服务贸易对美国有大量逆差后,相信欧洲不会迅速妥协,这将导致他们与美国之间的谈判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关税水平降低并非一帆风顺。此外,东南亚许多对美贸易顺差较高的国家也难以短期内降低贸易顺差,因此面临较高风险和妥协难度。这显示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所有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从而挽救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
中美之间未来是否有希望达成全面协议?
摩根士丹利认为,美国和中国仍然希望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但由于涉及到太多问题,双方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讨论。启动谈判路径可能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出现。目前相互升级、以牙还牙阶段暂时告一段落,这可以作为逐步开始接触和谈判基础。
预计中美关税水平何时有所降低?
假设关税谈判路径开始后,美国对中国产品加权平均关税可能于今年二季度末(六月底)有所降低。特别是
4月2日解放日之后额外增加部分相互仿制关税,有望于六月底下行或取消。但更多关税下行需等到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末。在不断商讨后,有望于年底前逐步下调至40-50之间,加权平均实质性关税略低于此水平,但难以回到特朗普2.0之前最低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哪些压力?
即便考虑到未来中美接触及中国推出额外
1至1.5万亿刺激政策,今年经济增长仍面临明确下行压力。虽然已经出台卓有成效政策,但主要重视股市而非针对基本面的刺激政策。当前采取通过“国家队”托市方式,对A股稳定起了较大作用。然而海外投资者对此举措迷茫,因为这些托市措施并非针对基本面消费刺激,而取决于如何看待“国家队”操作方式。因此尽管A股市场得到一定支撑,但成交量逐渐萎缩。
港股市场表现如何?有哪些特殊受益因素?
港股市场方向更为明晰,没有直接受到
“国家队”提振,并符合三个大方向:支持新智生产力、有科技公司、给老百姓以红利分享概念。同时港股也是地缘政治缓冲,有内资和外资交汇。当外资迷茫时,“北水南下”内部青睐程度上升起补充作用。因此国内投资者认为港股值得配置。此外,如果全球认清中国长期科创潜力,在美元主导储备货币体系退坡过程中,他们将更有效投资人民币资产,也许更多考虑港股。这反映了中国市场2030战略的重要性。
海外投资者应如何应对美元主导储备货币体系退坡趋势?
对于海外主权基金、养老金及央行来说,更愿意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配欧元资产、日元资产及黄金。因此黄金价格也表现良好。这种分散配置策略反映了全球金融环境变化中的应对措施。
中国在面对美元主导论和美国经济例外论时,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来增加人民币资产的供给?
中国可以通过多发人民币国债来夯实社会保障体系,扩内需。同时,可以多批港股
IPO上市,让更多优质企业在香港上市。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增加人民币资产的供给。此外,通过夯实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财政转型,使未来五年中国内需消费市场增加30%。这一增量将对全世界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开放,逐步降低对外关税、市场准入门槛和补贴,以抓住2025中国制造凤凰涅槃及2030中国市场战略机遇期。
今年(
2025
年)中国
GDP
增长面临哪些风险?预测如何调整?
今年(
2025年)中国GDP增长面临下行风险。我们已将今年GDP增长预测从4.5%下调至4.2%。调整原因包括超预期的对等关税及其升级,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一些缓和措施,如美国对其他国家90天关税暂缓、电子类产品豁免等。这些因素可能额外拖累GDP约90个基点。政策方面预计额外1.1至1.5万亿元对冲措施提供60个基点支持,净影响为下降0.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速为5.4%,但四季度可能跌至3.7%甚至更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