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代网
《IT时代周刊》原班人马打造的唯一官方平台:IT时代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T时代网

从无证小贩到“水饺皇后”,她用40年挣得50亿身家…最惨时结婚戒指都卖了,一天只睡4个小时

IT时代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4-12 12: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香港社会福利机构获知此事,立马通知她,“受伤不能从事劳动的,可以申请公援金。”不料却遭到臧健和再次拒绝,“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


养伤的那半年,9岁的大女儿带5岁的妹妹挤在病房窄窄的一条椅子上睡觉,晚上要起来三回,帮妈妈翻身、扶妈妈上厕所。


等1976年春天臧健和出院时,大女儿瘦成了皮包骨头,一米2的个头,50斤都不到,小女儿更是脸色发青,明显营养不良。


臧健和鼻子一酸,扭头去街头买了半斤肉,“回家包饺子!”小女儿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30个饺子一扫而光“妈妈包的饺子最香,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饺子。”


女儿的一番话让臧健和一下子回到30年前。6岁那年春节,外婆包饺子时在馅里藏着桂圆、莲子、红枣等不同“宝贝”,“吃到就有好运气!”


臧健和心里一动,“为何不在香港卖水饺?也许能够养活自己。”


也巧了,离家1000米不到的“湾仔码头”就是一个交通枢纽,早晚高峰总是人头攒动。于是当年夏天,臧健和就用几块旧木板钉了一辆木头车,正式成了码头上的一名小贩。


卖饺子第一天,臧健和连头都不敢抬,从家到湾仔码头只有20分钟路程,她却走了1个小时,“香港人能接受水饺吗?”



当晚的第一批顾客是5个年轻人,用粤语问,“卖什么?”臧健和连说带比划,“水饺。”结果一个女孩吃完后就跟同伴尖叫,“哇,好好吃呀!里面有莲子,我还要一碗。”最后那5个人每人要了两碗,臧健和第一笔10块钱的生意就此开胡!


从此,臧健和每天凌晨5点到早市买菜,7点在家拌饺子馅、擀饺子皮,到了下午1点,她准时推着小木车去湾仔码头摆摊,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最后一班渡轮停了才回家。


而从摆摊第一天开始,臧健和就按护士的习惯,保持食品和器皿的清洁卫生“每天都用消毒水、漂白水清洁”。


回头客很快接踵而来。三个月以后,臧健和每天能赚到500多港币。不过,原来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回头客都是来港打工的北方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和广东人很少”。


直到1978年秋天,臧健和看见一位广东模样的顾客吃完把饺子皮丢在碗里,她赶忙追上去问原因,“饺子皮厚得像棉被,怎么下得了口?”


香港与大陆口味差距如此之大!可是,要想在香港站住脚,就必须符合香港人的胃口。


为此,臧健吃遍了家附近的小吃店,回来就调配饺子馅的比例,最终调出肥瘦3、7分比例的馅子配方,“馅的味道鲜而不腻”。


同时,臧健和尝试用各个地方的面粉,一遍遍改良饺子皮,直到后来她找到兴凯湖的面粉,这才擀成又爽滑又筋道的薄皮子。


3个月后,那位顾客又来到湾仔码头,并连吃3碗水饺,心情大好,“好吃!好吃!”原来他是东方日报的驻港记者。回去后那哥们就写了一篇吃饺子心得,发表在了第二天的东方日报上。


结果当天下午,臧健和的木头车前就排起了2000米的长龙,很多人慕名从澳门赶过来,“就为了吃上一口水饺”。有顾客建议取个名字,于是“湾仔码头”横空出世。



1982年,表姐突然打来电话,“日本大丸公司的老板想来谈谈合作。”原来大丸老板的女儿也非常喜欢湾仔码头水饺,一口气可以吃20个,正是她向父亲推荐了湾仔码头。


要知道,大丸百货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香港开了30多家连锁超市。老板提出公司化运作“建工厂,让水饺进超市”,条件是技术归大丸,用日本商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