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美团、京东等平台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的趋势和背景。骑手作为新就业形态人员,其社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平台企业相继官宣为骑手缴纳社保,意味着呼吁多年的骑手社保缴纳问题迎来更优解。文章详细描述了骑手分类、社保缴纳现状、改革试点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骑手分类及就业形态多样性
外卖骑手分为直营、外包、众包、自营等模式,越来越多的平台采用“直营”转“外包”的方式,给更多骑手带来就业机会。骑手的分类越来越精细,同时他们的劳动权益和保障也在不断变化。
关键观点2: 社保缴纳现状及改革试点
由于劳动关系认定困难、缴费意愿等因素,骑手的社保覆盖率明显偏低。平台企业开始探索针对新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方案,如美团从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保险种切入,覆盖全职和兼职骑手。此外,还通过试点政策、创新缴费方式等为骑手等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全面的职业伤害保险保障。
关键观点3: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外卖骑手社保缴纳过程中面临诸多技术操作细节和“老大难”问题,如缴费基数高、个人负担重等。此外,外卖骑手大部分是农村户口,涉及跨区域劳动和养老金统筹等问题。制度尚未完全接轨,需要各方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协同发力,解决骑手融入城市生活、享受相关公共福利等保障问题。
正文
6
个月有
3
个月满足该条件的骑手,美团以相关缴费基数为基准,补贴
50%
的费用。此外,为了让骑手理解试点方案,美团还与泉州、南通当地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开设了咨询台,召开
10
多场宣导交流会,与数百名骑手一对一沟通。
5
月
8
日下午,泉州和南通首批参与美团养老保险试点的骑手,收到了补贴到账的消息,“原以为要
7
个工作日,没想到假期刚过就到账了。”
全职、兼职,这是骑手的主要分类,其中更多的外卖骑手属于兼职。
就业形态多样,按照劳动时间和形态的不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孙萍在其最新著作《过渡劳动》中表明,外卖骑手分为直营、外包、众包、自营等模式。
直接受雇于外卖平台的全职劳动者是“自营”,这部分骑手与平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享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保。外包,是受雇于劳务派遣公司的全职劳动者,法律上二者需要签订合同。
从
2017
年
8
月开始,越来越多平台开始“直营”转“外包”,以“灵活自由、多劳多得”的灵活用工方式给更多骑手带来就业机会,现已成为外卖行业主流用工形式。这是平台企业基于消费者、商户、平台等多边交易市场特点达成的动态平衡,本质上是市场供需的一种自然体现。
随着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落脚城市,将外卖骑手作为进城第一份工作,“过渡”型劳动的上述特征愈发显现。
在前述著作中,孙萍也有描述——
一方面“细分乃至复杂”:与多层劳务公司合作,平台企业给予骑手越来越多的“自由”选择
:
从直营、外包(专送)、众包、乐跑(优享)、自营等,骑手分类越来越精细。
另一方面“削减乃至剥离”:更加灵活随机的劳动机制下,骑手的劳动权益和保障被层层削减乃至遗忘。“看似来去自由,轻松掌握”,孙萍认为,“微观赋能、宏观减权”,骑手拥有了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决定在哪个平台工作以及工作多久,但长期来看,难言稳定,也亟须更多保障。
孙萍
2022
年调研发现,对于“还会干多久外卖?”,逾
40%
的骑手表示“不确定”。更让人深思的是,部分骑手抱着“干一段时间试试”的想法投入其中,“一晃三四年过去了”,短暂“过渡”变成长期“过渡”。
即便存在短期微观上的难题,从长期着眼,美团等外卖平台从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迫切需要的社保险种切入,覆盖百万全职
+
兼职骑手,让他们老有所养,更好协调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之效率与解决骑手小哥养老等“过渡”性问题之公平,在推动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推进外卖快递行业等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等方面向前走了一大步。
时隔三年,美团在泉州和南通最新的调研显示,自两地有美团外卖以来,持续稳定跑单且已超
8
年的首批骑手占不小比例。这些“老”骑手们表示,一开始只是试试,后来觉得各方面都还行,就一直跑到现在。
骑手正在逐渐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