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班主任家园
班主任研究会是研究班主任工作和家庭教育的专门机构,在这里,教师与全国同行一起相互温暖,抱团前行;在这里,你会懂得如何做一名优秀家长,学会与老师沟通,助力孩子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班主任家园

为什么现在很多父母不像父母,老师不像老师?!(值得所有人深思)

班主任家园  · 公众号  · 教育  · 2016-12-08 06: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对此,有老师指出,需承认的一点是,家长不断指出学校、老师教学中的问题,说明他们对教育的关注,这有利于完善教学。可能有些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但是不注意方式与方法,个别还存在师德缺失的问题,但是更大一部分的投诉是因为家长“维权过度”。


“现在家长维权意识特别强,觉得学校工作有失误,就各种告状、反映情况。”青岛一所小学的校长认为,父母两个人照顾一个孩子,经常也会犯各种错误,老师也不是圣人,当家长们对老师要求非常苛刻时,那只能逼着老师从免责的角度来做事儿,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

小编说:

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是动辄就要求罢免老师真的妥当吗?“维权过度”四个字真的很值得每位家长深思:到底谁给了家长“罢免”老师的权利?家长是不是越界了?

“教育”,不是为了取悦家长

对于当前家长动辄找到学校,要求换掉某位老师的做法,潍坊市高新区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认为是非常不理智的,因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是要“办家长满意的教育”。


“家长可以向学校表达对办学、对老师的一些看法,但并不是每位家长的诉求都是正确的,一部分家长对某位老师不满意,可能另一部分家长又很满意这位老师,换掉后,一些家长满意了,但对另一些家长不公平。”


“真正懂教育的是教育圈里的人,教育圈子主要以学校和老师为主,如果办学总把家长诉求当第一,是在办外行人的教育。”


这位校长认为更换老师是学校的事,如果家长找学校换老师成了风气,不仅打击老师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孩子不尊重老师,亲子和家校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所以倘若对老师有所指责,可以私下沟通,寻求更好的渠道。


小编说:

这些现象本质是家长以爱孩子之名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一种干涉,干涉就是越界。遇到问题时,家长是不是应该先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思考,再去沟通?而对于学校和老师方面,要明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断然不能一味取悦家长。

有时候,老师不像老师

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